任继愈、季羡林先生的书法2009-08-10
同日辞世的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先生,这些天来被人们相提并论,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友朋后学的悼亡忆旧文章里和众多媒体的纪念专题中。任、季二老虽不以书法名世,也从未自称书法家,但他们都喜爱书法,留心翰墨,发表过不少谈论书法的观点,也应人之请题写了大量的书名、展标、牌匾和格言警句。读其书,赏其字,想见其为人。由其墨迹,不难一窥其治学风范和人生境界。 有人说,任、季二老做的是活学问。虽然术业有专攻,但他们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涉猎和研究,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书法亦然。他们谈论书法的一...
百余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组图)2017-03-07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已成为关系到中华文化自信、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全体国人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我们也共同向所有国人发出倡议——‘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如果大家表示同意,请你们联名,在倡议书上签字。”3月4日,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在历数中小学“写字课”从消失到重生,再到11套审定书法教材到位,部分学校已经取得突出成效的长足进步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再次为破解汉字书写教育亟需解决的难题发出呼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孙安民常委和卢志强委员在倡议书上签名。蒲水涵摄曹育民委员在倡议书上签名。陶家璇...
王清州画展将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组图)2012-12-21
王清州画作 由换鹅书会、798艺术区先声画廊“怡红快绿——王清州画展”将于2012年12月22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先声画廊举办,展览持续到2013年1月6日。 《怡红快绿王清州画集》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王清州先生近几年不断深入大自然所创作的水墨画精品。他的作品采用工笔、写意、水墨、重彩等多种表现手法;用色鲜妍大胆,大红大绿,亦绮亦妆,绚烂而不俗气;用笔苍茫浑然,笔力朴拙,不假妆点,力求真纯;同时将书法的线条与传统笔墨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显明的艺术语言。成为一种全新、属于自己的图式,并在这图式中渗入近于诗化的意象,...
“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提名展在中国...2024-01-16
开幕式现场1月12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承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美术报》社协办的“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提名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国风堂开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部分嘉宾合影原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杨承志,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中国国家图书馆 党委书记陈樱,中 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
陈廷佑诗学五论2019-06-12
编者按:近日,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陈廷佑先生应邀出席中国荆州诗学论坛,现将他在论坛上发言的五个部分摘发,以飨读者。陈廷佑诗学五论之一:诗词和文明谈诗词,不能不谈文明。由于当前各种文明已经交汇融通,不透彻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和灿烂成果,就不可能加以珍惜,也不可能正确得体地与其他文明交汇融通。而诗词,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原创、独创,而且独享的天下奇珍。对一个人、一首诗而言,诗为小道;但对于民族、国家而言,诗绝不可以小道视之。设想假如没有诗词,中华文学宝库中怎么会有富丽堂皇的文采,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乃至日常生活中,怎么会有令人意动神驰的趣味?有了诗词,我们在文明的相学相融中,就有了压舱石。陈廷佑诗学...
韩志冰应五台山方丈释觉一之邀赴五台山采风创作(图)2014-06-30
“京华撷英•中国画名家八人展”在京举行(组图)2016-08-09
开幕仪式现场2016年8月7日,由中国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公社主办,延安塬上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京华撷英•中国画名家八人展”暨中国现代美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京举行。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陈志峰先生主持画展开幕式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参展艺术家马海方致辞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参展艺术家李铁军致辞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参展艺术家姚大伍致辞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参展艺术家李景致辞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参展艺术家何军委致辞展览由...
殷小烽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组图)2015-07-02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词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词 开幕式嘉宾合影 殷小烽作品展首展于2015...
梁占岩国画作品欣赏2014-11-13
梁占岩,1956年生,河北武强人。1979年随著名画家周思聪、卢沉先生学习中国人物画,1990年在中央美术学进修结业。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专业画家、创作研究室副主任。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美展,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邀请展,曾多次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并于94年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美术》、《艺术界》、香港《美术家》、台湾《雄师美术》、《江苏画刊》等多种专业刊物专题刊发表作品和评论文章。吉林书画苑推荐画家作品被中外美术馆收藏。代表作品及获奖情况:连环画《老井》获全国连环画评选&ldq...
未来邮局助力海淀政协书画院在京成立(组图)2017-08-02
北京书协主席林岫(右)、海淀区政协主席傅首清共同为海淀政协书画院揭牌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爱新觉罗?启骧,中国书协理事张书范,海淀区政协主席傅首清、副主席刘恪、秘书长杨剑飞出席,海淀政协书画艺员会委员,海淀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史志办、区文联,海淀园管委会、圆明园管理处、中国邮政未来邮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海淀区政协副主席、书画院院长刘恪主持。海淀政协书画院成立仪式现场北京书协主席林岫、海淀区政协主席傅首清共同为海淀政协书画院揭牌,傅首清主席还为书画院创作基地——敬德书院授牌,并为书画院名誉院长、顾问、艺术委员颁发了聘书。海淀区政协秘书长杨剑飞介绍了书画院成立背景并宣读了《关...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2022-12-13
【本网编者按语】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山一样坚毅,水一样柔和”的性格,书写在笔墨丹青之中,凸显着百年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自然观和价值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中国绘画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以独特方式承载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传承历史文脉、光大中华文明。成为推动中国绘画繁荣和国学研究、文史研究繁荣的重要契机,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必将成为一座丰碑,标志着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国宝重光,皇皇大...
莫让文物保护单位充满铜臭味2015-01-07
据大理市古城保护管理局消息,2015年1月3日凌晨三点左右,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巍山古城楼起火,雄伟的古楼建筑被毁,目前起火原因不详。3日2点50左右,巍山县拱辰楼被大火烧毁,目前起火原因尚未查明。 600年的建筑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科技史和科学技术研究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统称,并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
中央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2019-10-17
新华社天津10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16日在此间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国有18个木版年画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认定了19个木版年画保护单位和20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对其中12名传承人开展了系统的非遗记录工作。10多年来,中央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16日,为期2天的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陈通介绍说,中国年画凝聚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智慧、价值和精神,是我国传统工艺和民间美术的典型代表,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我国人民对平安幸福的祈愿和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
让中国铜炉文化,走向世界,苏州巧生炉博物馆馆长陈冠丞登上纽约...2021-06-03
近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认可的、最年轻“90后”非国有博物馆馆长--陈冠丞,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巨屏,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展显东方匠人风采,推广中国铜炉文化!中国铜炉文化源远流长,“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作为巧生炉传承人,十余年来,陈冠丞在传承铜炉制作技艺同时,不断推广炉文化,并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艺术机构等多次举办古今铜炉大展,普及中国铜炉文化,让人们感受铜炉美韵。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陈冠丞陈冠丞,1994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字玄睿。中国铜炉大师陈巧生之子,陈氏铜炉第四代制作技艺传承人,苏州博物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巧生炉博物馆馆长,相城区政协委员,相城...
手书录取通知书是珍贵的见面礼2013-07-18
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暑假期间,学校的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扬子晚报》7月16日) 据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博透露,这4500余份通知书是学校专门邀请组织校书画研究会的几位离退休老教授和书画家题写的。每一份录取通知书,从地址到同学的姓名、院系再到年月日,都是老先生们饱醮浓墨,一笔一画用心写成的。 这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纸化”早已成为社会潮流。平时别说手写的书信,就连手写的通知人们也难以收到。在此境况下,陕西师大的新生们竟然能够收到一份用毛笔手书的录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