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袁熙坤  

 

  • 陈熙:画画,集一生的修养(组图) 2016-04-06

    陈熙兄的画室临着钱塘江,市区的喧嚣似乎打扰不了他。画室充满着植物的气息,兰、竹、菖蒲……大大小小的盆栽,看似随性实则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看得出主人对他们照料有加,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画室一角这些盆栽,除了朋友友情相送,很大一部分都是陈熙从山上找来的。“这非常有意思,我可以从中了解植物的结构和习性,感受自然界内在的精神”。事实上,他对植物培养颇有心得,这与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分不开的。不仅如此,他从小喜欢养小动物:松鼠、鸟、狗他都养过,那些经历,让他更擅于观察自然,感悟生活,使他的花鸟画更显得有感召力。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浦...

  • 袁波浪:钻进钱眼的收藏者(组图)2012-11-05

  • 收藏投资一夜暴富只是传说2012-09-14

    古玩收藏日渐火热,不可避免地与“利”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一件古玩的价格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倍增长,为物主带来丰厚利润;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只赚不赔的生意,你今天有可能“捡漏”暴富,明天也有可能因“打眼”而倾家荡产。当古玩收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一种单纯的爱好变为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方式时,相应地就产生了投资风险,而且同其他投资一样,利润越高,风险越大。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不仅是普通民间藏品展,就是一些著名藏家打造的民间收藏馆,也有藏品身份遭到质疑“收藏者总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值千金,而忽略了藏品的文化价...

  • 争奇斗艳的清康雍斗彩瓷器(组图)2014-12-15

    争奇斗艳的清康雍斗彩瓷器斗彩工艺始创于明成化时期,但“斗彩”一词却成名于清代《南窑笔记》。关于此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坯胎上用青料画花鸟等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添绘、拼斗,复又入窑烘烤而成,因为这项工艺创烧于江西景德镇,按当地的方言“斗”就是“凑”的意思,比如说:“今天几个朋友‘斗’钱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朋友把钱“凑”在一起出去吃饭的意思,故而“斗彩”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互比美丽,各自不甘服输而得名“斗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管哪种说法有道理,用意还都是对“斗彩”...

  • 康熙的书法艺术与政治生涯2013-03-05

    书法是一种泛化的艺术,从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到平民百姓,均可观其美、乐其趣、悟其神,甚至可以此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帝王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其书法作品影响更大,说辞更多。 康熙执政六十一年,是中国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书法造诣很深。他以书法辅助政治活动,宣传政治意图,改善满汉文化,融洽君臣往来。书法的功用不亚于其六下江南。 他的书法雍容典雅而又清丽洒脱,颇能体现他的性情和审美水准,充溢帖学风范和帝王之气。 我们一般认为字如其人,身躯瘦弱的人不会写出心宽体胖的字,壮汉的字也不会清盈飘逸,这是从外在形式上说。从人的生活环境和从业经历上说,狂放文人的书法不会端庄凝重,政务繁忙、操劳国事...

  • (图)评弹艺术家袁小良:将电子琴迪斯科搬评弹舞台2014-06-25

    袁小良在演出 国家一级演员、苏州著名评弹艺术家袁小良从艺三十年来,勇于改革创新,努力追求时尚。1985年,年轻的袁小良曾将电吉他搬上评弹舞台自弹自唱;1987年,其运用电子琴为评弹伴奏,为此苏州评弹界曾掀起了一次轰动。当时26岁的他,还独自出资组办了一个“评弹改革演出团”。他打破评弹传统,将坐着表演的评弹“站”了起来,还将广大青年欢迎的迪斯科音乐融进苏州评弹中去。1997年,他把青年装穿上评弹舞台。在演出时,其将评弹的表现手法融入到歌舞剧中去,让时尚人士亲密接触评弹表演。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每一次大型演出和比赛,他表演的节...

  • 魏紫熙国画作品欣赏2015-08-25

    魏紫熙(1915—2002)男,原名显文,1915年1月生于河南遂平,1934年毕业于开封河南艺师。任教于河南中、小学 。1938年后,于河南、湖北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46年主办《河南民报》之《美育》副刊。1949年后,相继于南京文工团、南京美术工厂、江苏省美术工作室工作。历任江苏国画院画师,兼徐州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人大代表。作品有《南京梅花山》、《温课》、《风雪无阻》、《巡逻》、《天堑通途》、《黄洋界》、《云起千峰动、泉飞万壑鸣》等。《风雪无阻》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出版有《魏紫熙画集》、《魏紫熙山水画谱》、《魏紫熙画辑》、《魏紫熙人物画集》。尚有...

  • 青花为何在康熙时期成了瓷业生产的主流?(组图)2021-11-25

    “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这是清人陈浏在《陶雅》中所载。康熙时期,政局渐趋稳定,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手工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瓷器制作达到新高度。当时为世人所熟知的瓷器品种,有青花、五彩及颜色釉等,其中的青花更是瓷业生产的主流。由于它烧造数量庞大,流传范围广,是继元、明之后的又一个青花烧造高峰,所以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历代陶瓷器特色藏品的江西省博物馆,就珍藏有一批康熙青花瓷器。这些瓷器中既有康熙早期产品,又有中晚期器物;既有传统实用器,又有满足欧洲人需求的外销瓷,且官窑和民窑器均有所覆盖。现笔者简单介绍其中的四件精品,期望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图1 清康...

  • 袁广如遗世巨制 “袁氏玉器”大师齐献《三希堂宝玺传世双绝》 ...2021-10-20

    近日,由北京工美文化主办的“千年玉海,琢玉巨匠”袁氏玉器立派认定会在北京懋隆艺术大厦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可谓意义重大,“袁氏玉器”的命名是中国玉雕领域第一个以姓氏命名的艺术流派。它不但对中国工艺美术玉雕技艺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也赋予当代玉雕行业新的内涵与特征,对推动传统玉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悉,在本场认定会结束后,北京工美文化宣布此次认定会筹备项目之一的“大国工匠‘袁氏玉器’艺术成就全国巡展”已立项获批,首站北京站活动择日启动。随后,作为此次全国巡展预热活动之一的《三希堂宝玺传世双绝》首发仪式开启盛大揭幕仪式,并成为第一件入驻北京站大展的艺术作品。《三希堂宝玺传世双绝》...

  • 明珍洪熙通宝折十光背大钱赏议(图)2019-01-11

    《洪熙通》宝钱,为明仁宗皇帝朱高炽,洪熙年间(1424年八月—1425年五月)铸造。洪熙年历时共短暂十个月,。铸币仅见小平和折十钱两品,皆为文物级别,然”这千倾地一棵苗“的珍稀之物,其身份却备受争议,甚至被前辈钱币学家武断定位臆造或仿品。鉴于《洪熙通宝》铸钱备受争议。笔者今日呈现一品《洪熙通宝》当十光背大铜钱,边赏边议。先说说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位皇帝。[1]洪武年间,朱高炽被封为燕世子。靖难之役 中,他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围攻。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

  • 单霁翔回应翊坤宫不堪一击2013-05-06

    北京警方5日凌晨发布消息称,在故宫损毁文物的22岁湖北人汪某被警方刑事拘留。 北京警方介绍,4日11时10分,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分局故宫派出所接到故宫工作人员报警,一男子徒手击碎翊坤宫窗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钟表受损,这名男子已被现场工作人员控制。 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处置,将嫌疑人带回派出所审查。经审查,嫌疑人汪某,男,22岁,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目前,汪某因涉嫌故意损毁文物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受损文物名为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这回真变成‘人打钟’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无奈地表示。 还原现场:年轻游客瞬间完成“...

  • 齐白石弟子娄师白遗产案开审(图)2012-08-17

  • 纸上乾坤——《中国艺术报》创刊二十周年名家邀请展在京举行2015-08-10

    2015年8月8日下午,“纸上乾坤——《中国艺术报》创刊二十周年名家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06位书画家应邀参展,作品囊括了中国画的众多风格、体裁、样式,从写实的工笔、焦墨到写意的泼墨、没骨,从山水花鸟到人物风物,从仕女古风到当代英杰,从都市风情到异域风景,从中国精神到世界风云……艺术的大千世界折射着现实世界的多姿多彩、万千气象和朗朗乾坤。 《中国艺术报》于1995年7月19日创刊,这一天正是中国文联成立46周年纪念日。《中国艺术报》依托中国文联所属12个协会(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电影、美术、舞蹈、摄影、曲艺、民间文艺、杂技、书法、电视等)和全国各省市区文联,...

  • 康雍乾三朝画珐琅器赏析(组图)2014-02-19

  • “陶艺狂人”邢良坤作品欣赏(组图)2015-02-11

    中国陶艺界有一个特殊的人物,提起他的名字圈里人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的作品充满了反叛的张力,似乎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恨,则是因为这个人说话太张狂,动不动就把世界第一的帽子往自己的身上扣,还四处宣扬要得诺贝尔奖。这个人出身贫寒,只念过五年书,没有经过任何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但是十年来他却创作了六万多件陶艺作品,获得了二十多项国家专利,他的作品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收藏。他,就是邢良坤。邢良坤,1955年出生于山东,成长于辽宁省大连市。刑良坤,一个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人,由于酷爱艺术而走上了陶艺之路,经过十余载的陶艺收藏及理论研究,十余载的“土”与“火”的历练,竟独创了“火焰定位”、“悬空陶塑”、“...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