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 | 专访崔朝阳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 | 专访崔朝阳


 前言

中国文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愿景。美在中国,是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瑰宝,是新时代精神的璀璨光芒。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汲取灵感,以笔墨丹青、音符旋律,勾勒出一幅幅时代画卷,书写着一曲曲民族赞歌。

“美,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精神。”这不仅是对中国文艺的深刻理解,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中国精神,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文艺,作为中国精神的镜像,它应当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民族精神的灯塔。

“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意味着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以文艺创作展现中国精神的深度与广度。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既要仰望星空,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又要脚踏实地,扎根于中国大地,从中国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创作灵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成为照亮中国精神的明灯,成为推动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不仅是对文艺价值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与追求。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熠熠生辉,用文艺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中国文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崔朝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访问学者。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理事。

艺术作品和学术研究先后发表于《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文艺理论与批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中华书画家》等权威核心期刊,并参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艺术类研究课题。另有个人报道见于《洛杉矶时报》《国际日报》《大河报》《西安晚报》等报刊杂志。在西安、北京、深圳、洛杉矶等地举办过多次个人书画艺术展。

 


崔朝阳的作品一直坚持着书画同源之道。从不断吸收传统和对作品诗意的表达中,他更关注诗、书、画及人文历史的综合研习。

他信守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认识论,以游历、心悟、寄情、书写等过程表达着对自然与生命的神往和寄托,同时努力探索着书法的气韵和意境,在以二王笔体为基础的笔法中,追求着闲逸的雅趣和释然的心态,书法不乏逸气养心,神形相映。

传统需要继承,但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就是不断的发展传统。

——陈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GTN讲授书法

 对于崔朝阳来说,书画不止于是一种职业,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传承技艺,更是一种寄托心灵的生活方式,一种与大自然沟通互动的场域。  

书画是一种特别的载体,展纸舞毫,探源求真,对话大师,叩问万物,将不时涌动的内心感受,寄托在山川草木、日升月落的永恒生命之中。由此,灵性得以激活,性情得以释放,境界得以提升。笔墨之间,古今中外得以串通一气,心无所碍。

——李松,笔名李凇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艺术学院教授、元培学院导师

美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2023年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张海先生在一起

 美,令人心仪。对于来自记忆中的美的记录、幻化和提升等,都是向美而行的创造。

古人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实与佛行中的感念和心动相似。艺术家的眼睛总是有选择的,而且,只有那些刹那间感动了内心的印象才是最可宝爱的对象,才能由此焕发美的异彩。

崔朝阳是学者型的艺术家。他精研画理与书论,著述多种,同时,书画兼善,山水、花鸟无一不精,他心摹意味深邃的笔墨,作品既有写生,又有升华;既有古意,也有新人耳目的开拓。

如果说艺术始于对失去的抵制,那么,留予宣纸的诗情画意就是可以让人不时会意的宁馨儿。我们与艺术相伴,夫复何求!

——丁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

教育部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2013年在旧金山探访美术史论家高居翰先生(James Cahill)

 

崔朝阳作品欣赏

 

春风溪岸图  69-52cm 纸本设色

故人家在桃花岸  68 - 68cm 纸本设色

 黄山雨后  32-23cm 纸本设色

明月孤城  50-40cm 纸本设色

 风定鸟鸣图  30-30cm 纸本设色

枇杷图  33-33cm 纸本水墨

 澳门印象  68-68cm 纸本设色

云外天  70-45cm 纸本设色

 

 野瀑无人到  30-50cm 纸本水墨

 秋意浓  40-50cm 纸本水墨

晨曦  40-50cm 纸本水墨

秋阳  35-45cm 纸本水墨

 道胜境  33-33cm 纸本水墨

通幽  33-33cm 纸本设色

 冬日雪原  40-40cm 纸本水墨

百财菜为先  35-45cm 纸本水墨 

 

楼船铁马联句 35-138cm

 

隶书条幅  40-90cm

 

瓶花窗竹联句 35-138cm

 

花木图书联句  35-138cm

 

行书  秋日诗 130-35cm 

 行书  心无挂碍 33-33cm 

临窗凭栏联句 36-138cm 

 篆书 倚听流泉 35-138cm 

小楷冬阳  20-12cm 

刘长卿诗小楷扇面(局部) 50-20cm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踔厉奋发·如椽巨笔著华章 | 郑兰美 2025

《百年奋斗激风雷,如椽巨笔著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伟大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导读一、郑兰美:最为真实的艺术表达二、...1天前

艺术个案研究 | 刘杨:“笔墨花鸟魂”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1天前

孟云飞:“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浅析

孙过庭的《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书论著作,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见解对后世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孙过庭对书法学习与创作过程中观察与模仿这两个重要环节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察”即观察、审视之意。书法创作中,对...2天前

何永忠:论杨宝录青绿山水画的当代语境与技法传承

文: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前言杨宝录,作为当代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和独特的现代视角,将青绿山水这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分支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他的作品不仅在技法和笔墨上精益求精,更在表现形式与艺术思想上进行了深度的探索与创新,展现出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3天前

山歌的约会彩云的情书——秘境之约文旅驿站之“云游记”2

让山风来吧让山雨侵蚀岁月的鬓角让山风来吧让山歌填满月光的山谷让山风来吧轻轻…………撩开你的衣角让最美的野花在狂风中盛开………………开始语:其实一直不太愿意以专业学术的角度去记录研究旅途一路走来的风景和事件,而更愿意以诗人或作家的视角去捕捉那生命旅程中让人感动的惊喜与微光......从2月15日离开北...1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