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明——油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曾晓明(Katherine),1985年6月出生于中国广东阳江,AB型双子座,法律专业毕业。艺术家自幼对绘画抱有浓厚兴趣,酷爱涂鸦,因此尽管她具备严谨的法律素养与法律教育,她依然对美的事物怀有热忱,决定跨专业展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的探索,凡遇美好之物皆试图以画笔捕捉。自2016年起正式涉猎油画,至今已自学近十年,并展现出惊人的人物写实与色彩表现的天赋。

其作品《展望》被选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集。作品《步步为营》荣获第二届香港青年美术奖,自此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名声渐起。其笔下作品充分展现了对动物神态的精细描绘,以及其深入骨髓的绘画技巧,彰显了其卓越的绘画才华。作品《自画像》与《一览众山小》入选由港澳台与北京联合举办的地域融合2024第四届当代艺术与设计大赛。其中,《自画像》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的闲适愉悦心情及风情万种的笑容,令人眼前一亮。《一览众山小》作品里面的雄狮趴在山顶安静地望向远处。笔触下的雄狮金黄的毛发在夕阳中闪闪发光,映射出狮子的美与高贵,也体现出百兽之王高处不胜寒,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曾晓明具备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对艺术领域怀有深厚的热情,并持续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其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形象,均展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她的代表作品《中国非遗火壶表演》与《中华戏韵》参展本次2024/2025“诗性共生”佛罗伦萨年度国际当代艺术展,并有幸斩获最佳新秀奖(Best Rising Star Award)。

- < 中国非遗火壶表演> -

- 80 x 80 cm - 油画 - 2024 -

火壶表演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于吉祥、幸福及希望的深厚愿景,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影响力。其创作理念可概括为:以火为媒,以壶为载体。在夜幕的掩映下,焰火的点燃犹如繁星点点,通过一系列动作——抖动、敲击、洒落,宛若星河般闪烁,传递着祝福,驱散邪恶。

在参展作品《中国非遗火壶表演》中,曾晓明通过充满张力的画面捕捉了火壶技艺的炽热瞬间,巧妙地将非遗文化的仪式感与视觉冲击力融合。画面中的表演者静立于火光之中,双手紧握壶身,宛如掌握火焰的行者,展现出沉稳而神秘的气质。熊熊燃烧的火舌在夜色中翻腾飞舞,金黄与深黑的色彩对比营造出戏剧性的氛围,使得火焰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象征着祝福与祈愿的传递。火星四溅之际,传统技艺的精髓跃然于画布之上,仿佛在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力量。

-< 中华戏韵 > -

- 68 x 100 cm - 油画 - 2024

中国戏曲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源于民间,与民众情感紧密相连。戏曲中所体现的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使其超越了单纯的表演艺术,承载了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甚至肩负着传播中华传统文明的使命。本研究的创作理念在于:将中国戏曲作为国粹,通过艺术创作弘扬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并推动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

在作品《中华戏韵》中,艺术家曾晓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精确地描绘了中国戏曲的华美内涵。画作中的戏曲人物以端庄典雅的姿态展现,其精致的凤冠霞帔、繁复的刺绣纹饰与深黑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得人物的神韵和服饰细节更为突出。画中人物目光深邃而坚定,既展现了戏曲角色的典型神态,又隐约透露出表演者个人的情感,体现了戏曲艺术中“传神写意”的核心理念。通过这幅作品,艺术家不仅展示了戏曲艺术的视觉美感,更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强调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所承载的历史与精神价值,使中华戏曲的韵律在画布上得以流淌,并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故事。

两件艺术作品成功均入选“诗性共生”第二届佛罗伦萨国际年度艺术展。此次参展的初衷旨在通过绘画艺术,将中国的国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国际舞台,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此举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理解和热爱。目前,这一目标已得到实现。艺术家们期望借助意大利这一文艺复兴的摇篮,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向全球展示其艺术创作的初衷与愿景。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山歌的约会彩云的情书——秘境之约文旅驿站之“云游记”2

让山风来吧让山雨侵蚀岁月的鬓角让山风来吧让山歌填满月光的山谷让山风来吧轻轻…………撩开你的衣角让最美的野花在狂风中盛开………………开始语:其实一直不太愿意以专业学术的角度去记录研究旅途一路走来的风景和事件,而更愿意以诗人或作家的视角去捕捉那生命旅程中让人感动的惊喜与微光......从2月15日离开北...1天前

艺术个案研究 | 吴成伟:“艺术与生命” |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1天前

象中藏变, 墨外言心—论师恩钊山水画新境探微

在当代山水画不断分化演进的艺术图景中,师恩钊先生北派山水的“象外之境”以“变”为旨归,继承传统山水之精神风骨,亦不拘泥于成法窠臼。在笔墨语言、构图逻辑与观念架构的多重维度上,他不断自我生成、自我超越,其艺术实践从不流于复古式的摹仿,而是一种对山水画本体结构与时代文化张力的深层回应。一、神秘疆域:精神...2天前

山歌的约会彩云的情书——秘境之约文旅驿站之“云游记”1

请转过身来吧,在晚霞来临之前,让山风解开你的盖头 。请转过身来吧,让我屏住呼吸去触摸你,触摸你…………在即将燃烧的春日夕阳中,轻轻拭去你……金色的眼泪开始语:其实一直不太愿意以专业学术的角度去记录研究旅途一路走来的风景和事件,而更愿意以诗人或作家的视角去捕捉那生命旅程中让人感动的惊喜与微光........4天前

于谦书法艺术浅谈—— 以《题公中塔图并赞语》为切入点

于谦(1398 - 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人。他一生为国为民,靖难之役中抵御外敌,在 “土木堡之变” 后力挽狂澜,保卫北京城,被后世尊崇为民族英雄。然而,在书法领域,于谦的研究却鲜有人涉足。《题公中塔图并赞语》作为其为数不多的传世书迹,如同蒙尘明珠,亟待学界深入挖掘。其被收录于《三希堂...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