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绘画笔触下的生机与共鸣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刘伟,又名刘蔚,女,安徽省滁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7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驻留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黄河文明考察写生系列成员。2017年毕业于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绘画方向硕士研究生,2024年毕业于韩国世翰大学教育学美术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绘画作品作品多次入选并荣获国内外多个重要奖项,包括安徒生国际艺术奖金奖、香港青年美术奖铜奖、第七届“鸟巢杯”文化艺术青年组一、二等奖,以及“诗性·共生”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展等。她的作品亦被权威机构收藏,如油画作品《海中魂》被中国油画院收藏,《门窗系列七》被北京宋庄艺术东区海度艺术俱乐部收藏。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蕴含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她将个人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融入创作之中,以真诚的艺术表达抚慰观者内心,展现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命的深层次互动与共鸣。

1.希望,刘伟,A1的一半(29.7X42.1cm)左右,纸上水粉,2010

2.生命二——希望,

3. 生命系列作品,刘伟,21x29.7cm,铅笔素描,2019-2024年

刘伟的作品《希望》创作于2009年,是她绘画生涯的初期阶段。受大学本科设计专业的影响,该时期她的作品风格偏向平面构成,注重色块的衔接,色彩明快鲜艳。这件作品采用鲜艳的青蓝色调,赋予画面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氛围,鲜亮的青蓝和白色与背景中的暗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生命中光明与黑暗的共生主题——即使处境再艰难,也始终充满希望。这种明暗的视觉对比,加上平涂的色彩和朴素的处理手法,不仅表现了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困难,也传递出对无限生命世界的希望。创作这幅作品时,刘伟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大学毕业后的迷茫让她对未来感到不知所措。当时她仅16岁,缺乏对社会的认知与经验。然而正是在绘画中,她找到了希望与方向,获得了心灵的抚慰。她期望自己的作品同样能给予观众慰藉。

作品《生命二——希望》创作于2016年,属于刘伟研究生阶段的作品。受梵高、高更、波洛克和达利等艺术家的启发,她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泼洒、挪用和借鉴的手法,并将内心的情感通过笔触和色彩倾注于画面之中。尽管该阶段多数作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但因主题所致,《生命》系列中的三幅作品色调却显得暗沉。《生命二——希望》以黑灰色调呈现,营造出一种沉郁、悲伤的氛围,深沉的灰黑色与画面中心的亮白色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强调了生命中光与暗的共存。这不仅象征了有限生命世界中环境污染的现实,也表达了对无限生命世界的美好希望。当时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与战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刘伟受到艺术家基弗作品的启发,开始意识到艺术家应承担社会责任。她坚信生命终将走出困境,希望以自身对社会、自然与生命的深切关怀,带给观众内心的安慰。

2019年至2024年期间,刘伟创作了《生命》系列素描作品。这一系列构思源自她怀孕末期对生命的无限期待与幸福感,伴随着对生命意义的新思考。不同于此前丰富色彩的创作,她选择仅用一支铅笔进行创作,象征着她从繁复到简约的艺术蜕变,并坚信“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通过铅笔的暗灰色调与背景的白色形成对比,突出生命中光暗的和谐共存,视觉上的简洁与明暗对比,使作品兼具微观生命世界的诗意表达与宏观生命世界的哲学探索。

此后的五年,刘伟经历了一段关于艺术、人生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期。经过长时间的挣扎与探索,她最终在2024年年底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生命极其珍贵,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她认为,人活于世间,应竭尽所能做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绽放生命的光彩。她希望《生命》系列能安抚那些在社会与生活困境中的人们,让他们看到生命虽有苦难,但只要努力追求意义与价值,终会绽放独特的光芒。

从2009年开始艺术创作至今,刘伟的绘画历程已有16年。尽管她在艺术表现形式、手法和主题上有所变化和探索,但初心始终如一——真诚地表达内心情感,抚慰观者的心灵。

她深深感恩生命赋予她的一切,感恩艺术带来的美好,感恩万物给予她丰富的人生体验。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刘伟:绘画笔触下的生机与共鸣

刘伟,又名刘蔚,女,安徽省滁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7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驻留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黄河文明考察写生系列成员。2017年毕业于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绘画方向硕士研究生,2024年毕业于韩国世翰大学教育学美术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绘画作品作品多次入选并荣获国内外多个...3小时前

孟云飞:李白《上阳台帖》书法艺术的历史定位与美学解析

唐代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孕育了诸多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家,然而诗仙李白的书法造诣却长期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地带。这种境遇的形成,一方面源于李白诗歌成就的过于耀眼,以致掩盖了其书法艺术的光芒;另一方面则因为李白传世墨迹稀少,可供研究的实物依据极为有限。在这样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李白作为书法家的身份长期...1天前

孟云飞:孤峰独照——孙过庭《佛遗教经》的章草艺术与佛学意蕴

在唐代书法史的璀璨星河中,孙过庭犹如一颗独特的双面星辰,《书谱》的理论光辉与其草书创作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罕见的"知行合一"典范。然而在这片耀眼的光芒之下,其章草作品《佛遗教经》却宛若隐逸山林的禅者,静默中蕴含着深邃的艺术智慧。这部以佛教经典为载体的章草作品,不仅承载着孙...3天前

画品见性地 笔下起雄风 ——观读张玉根山水画摭谈

中央美院高研班导师李刚近些年来,在多种书画展览交流活劢中,我注意到一位相比本地区画界前驱,年龄属于晚一辈的画家张玉根,他在地区性画家群体中称得上是一位入古出新,师出有门,砥砺研磨,既勤奋不懈,又可见才情的后起之秀。我多次观读他在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感觉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折转进程,以一个画界同道人的冷静...4天前

吴茀之写生观:由外而内,化境生情

吴茀之 蓖麻 128×62cm 1973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国画写生,着重在各种形态之变化,构图之发生不已,确足医临摹徒窃纸上形似之病,济创造凭空结想之穷,为求国画新发展之道。若必专事写生,将吾国数千年来精神所寄之笔墨与气韵,一概废而不讲,则何以修养身心,提高品格,尽其所至,亦郎世宁之流亚也,吾未敢...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