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由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国际设计学院与可替代空间联合主办的“首届未来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艺术节以“遥感未来起居”为主题,聚焦人类在群体性创伤与后现代性困境下的生存命题,探讨艺术如何成为社会设计、城市更新与社区疗愈的媒介,为未来栖居注入焕新能量。
展览以多元形式构建跨越时空的对话场域。群展板块汇聚绘画、摄影、装置与数字艺术等前沿创作,通过“文化地层”的隐喻,将当下社会实践投射为未来考古的切片;特设“影像编辑”工作坊以声景重构个人记忆,而“未来建筑”“艺术疗愈”主题论坛更集结国际学者与创作者,开启跨学科思辨。
国际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教师杨波主持开幕式
国际设计学院院长林子杰致开幕辞
展览发起人及策展人张小芮介绍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
开幕讨论上半场呈现全球化视角的思维碰撞: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布罗内克·科兹卡老师分享了跨文化创作中的身份重构;在英国伦敦交通博物馆工作的新加坡青年艺术家雷鹭聚焦东南亚艺术生态的韧性实践;来自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秦思琪、刘洋就学院传统与当代性的张力展开对话。
开幕式讨论现场
中场环节西交利物浦大学外籍教师KIMVI带来一场名为《Three Bowls》的作品呈现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艺术体验。观众被邀请围坐于表演区周围,在缓慢的节奏与器物摩擦的细节中,进入一种近乎冥想的“觉醒暂停”。这场表演剥离了喧嚣的阐释,转而以物质本身的质感和空间中的呼吸感,重塑了艺术与观者之间安静而亲密的共鸣。
开幕讨论下半场策展团队张小芮、杨波向在场的艺术家们提问的串联起不同语境下的创作探索,阿黛尔·莫索尼家属代表金宁的参与更为讨论增添历史维度。
开幕式论坛现场
开幕式尾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校长助理田野向现场嘉宾阐述了学院国际化办学理念。他强调,艺术节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深化国际教育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窗口。 随后,田野老师陪同与会嘉宾共同观摩国际设计学院毕业设计展,现场体验了多个校企合作工作室。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校长助理田野发言
校园参观
作为以“未来起居”为核心理念的艺术节,本届活动不仅呈现艺术表达的多样性,更试图构建一种行动哲学——在技术加速与精神困顿并存的当下,以艺术为棱镜,折射人类对共居、共生与共情的永恒追求。展览将持续至7月6日,展览地点: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工程中心2层。
耿丹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坐标北京顺义。设有视传、环境、产品、数媒等4个专业。系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 CUMULUS成员。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学生个性潜质,注重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80%以上的教师曾留学海外,以“工作室”、“工作坊”教学方式,聘请国际高校教授和业界专家;践行跨学科、跨文化、联校企融合创新办学。与广东佛山工业设计研究院及工业城、中国天眼、雅昌、思特科技、华灿工厂等数十家企业深度合作。2016年启动视觉传达设计国际班项目,2018年启动环境设计国际班项目,2022年将国际班成果向各专业推广,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已与国际上百所大学交流、师生交换。每年数十人考取国内外名校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