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网讯 著名彩塑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塑代表性传承人、泥人张第五代传人逯彤先生八十寿辰暨收徒仪式6月28日在伯苓大厦隆重举行。
在各界领导、艺术名流及众多嘉宾的见证下,八位新徒及两位徒孙尊传统古礼习俗拜入师门,标志着逯彤先生的精湛技艺得以延续,彩塑艺术薪火相传,再续新篇。
逯彤先生,字金榜号泥庐主人,1945年6月天津生人祖籍山东宁津。从事彩塑艺术50余年,师承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生、第四代张铭先生。联合国非遗艺术传播大使、中国彩塑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国家级美术师、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天津市民俗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文化艺术学术博士、国家级作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席等职。泥塑与诗词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出中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受到社会与学界高度赞扬和表彰。
与会领导嘉宾:著名文化学者、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罗澍伟先生;人民美术网顾问、天津市民间传统艺术协会高级顾问崔庆捷先生;天津革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牛世清先生;天津市民间传统艺术协会会长卢俊瑞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天津彩塑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陈毅谦先生;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天津市彩塑艺术研究院于波主任;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凡云及社会各界代表和友好人士50余人出席仪式。
古礼昭诚:传统仪式再现师道尊严
正值逯彤大师大寿,众宾客同贺双喜临门。崔庆捷等为这次拜师仪式的成功举办精心构思、不辞辛苦。上午十一时,仪式在主持人李兆祥先生的主持下启幕。会场正中悬挂“泥人张”第五代传人逯彤大师收徒仪式横幅”,案上陈列书画、泥人彩塑等师门成果。
在庄重的礼乐声中,徐靖、杨帆、钊海静、张捷、魏哲光、魏立民、李可豪、王晶等八位新入门弟子向恩师逯彤行庄重的三鞠躬大礼。弟子代表手捧由郑高阳道长提供的古朴茶具,向师父敬献香茶。
师父给徒弟颁发证书,徒弟赠送师父精心准备的纪念品。一捧鲜花、一束脩之礼,一幅书画,一个生日蛋糕或是一只拐杖,这些信物超越了物质本身,成为联结两代艺者、铭刻传承誓约的永恒纽带。
时代新声:师徒誓言诠释传承使命
弟子代表钊海静致辞时激动发言:“我们将以最诚挚的态度,虚心向大师求教,不仅学习泥塑的技艺精髓,更要传承大师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我们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时代审美的新路径,让泥人张的艺术之花在世界大花园中绽放光彩!”
弟子代表魏哲光感恩:“在恩师的悉心引导下,继承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国彩塑的传统技艺基础上,要努力进取不断创新。”
弟子代表钊海静致辞
弟子代表魏哲光致辞
各界见证:传统艺术后浪接续
著名文化学者、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罗澍伟在讲话中,从宏阔的历史文化视角剖析了非遗传承的时代意义,呼吁社会各界给予传统工艺更多关注与支持,为其在当代的活化与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罗澍伟先生致贺辞
仪式特邀崔庆捷顾问、牛世清会长、卢俊瑞会长作为见证人。卢俊瑞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位新晋徒子徒孙能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远,将泥人张彩塑艺术发扬更加辉煌。
卢俊瑞会长致辞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景育民呈书面致贺辞:“逯彤先生德高望重,艺贯中西,在彩塑艺术领域造诣精深,自成体系,成就斐然,为业界所公认。逯先生学养深厚、育人严谨,数十年来桃李芬芳。今日逯彤先生再开山门,纳青年才俊为入室弟子,既是艺坛佳话,更是“陆门”薪火相传之盛事!”
郑高阳道长代读景育民教授贺辞
逯彤先生殷切寄语新徒,话语间饱含对技艺精益求精的执着要求与对发扬光大彩塑艺术的深切期许。他强调“守正”是根基,“创新”是命脉,嘱托弟子们要手握传统精髓,胸怀时代气象。”其言谆谆,满座动容。
逯彤先生寄语新弟子
最后,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当镜头定格在逯彤先生与全体新老弟子其乐融融的合影瞬间,宣告着这场庄重的仪式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