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徐青巍油画作品展”在山东美术馆三楼C1展厅正式启幕,展出艺术家近年创作的约30幅写实鸟类题材小幅油画。本次展览由山东美术馆、山东画院、青岛画院、青岛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将持续至7月26日。
徐青巍以超写实技法为基底,通过“等比例再现”的创作策略,将鸟类羽毛的纤毫、喙部的角质层等细节以显微级精度呈现。不同于传统油画的纵深空间营造,其作品背景刻意弱化透视,采用平面化处理手法。前景鸟类则以浮雕般的立体感凸显,形成“二维空间中的三维叙事”,既延续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美学原则,又通过油画颜料的厚重质感赋予画面新的视觉张力。
徐青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早期以超写实静物画《六柿图》等作品崭露头角,2010年代转向海洋题材时,其《休渔期》系列以沉积的鱼竿与硅胶鱼饵构建“失去生命的海洋寓言”。本次展览聚焦鸟类题材,他通过《四季歌》等作品,以24节气为时间轴、24种鸟类为生命符号,将农耕文明的时间观与油画的空间塑造力深度融合。
在技法层面,徐青巍创造性地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借鉴宋代工笔花鸟的观察方法,对鸟类进行长期野外写生,同时运用油画多层罩染技法,使画面呈现绢本绘画特有的温润质感。这种融合在展出作品中达到巅峰,被艺术评论家称为“文化上将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典范”。
本次展览特别在现场放置放大镜,观众可通过显微级视角细察羽毛肌理、喙部纹路等精微细节,让艺术欣赏从宏观叙事深入至生命肌理的微观诗学。观众俯身贴近画布时,可见《春分图》翅羽间若隐若现的虹彩光泽,或《观天图》爪部鳞片的凹凸质感——这种“零距离”的观展设计,让传统美术馆中“禁止触摸”的隔阂被转化为沉浸式的视觉探索。
徐青巍的鸟类油画作品展,是一场关于生命、艺术与生态的深度对话。在这个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日益占据主导的时代,他以近乎偏执的写实主义,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被技术洪流遮蔽的生命细节。正如展厅入口处的前言所写:“随着中国社会在整体上由农耕走向工业化,走向信息化,人们可以生活在完全人工的、虚拟的世界了,已经感受不到自然的节奏。青巍用这些作品提醒人们,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并没有穷尽它的奥秘。与其沉湎在虚拟的世界之中,不如走进真实的自然怀抱。自然尽管朴素,但是当我们深入朴素之中,就会发现另一种绚烂,一种宁静而不眩目的绚烂。”
● 徐青巍艺术简历
徐青巍
男,汉族,1975年生,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文学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主席团成员、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青岛美协主席团委员、油画艺委会主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
参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暨获奖提名奖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第四、五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首屇“艺术凤凰”当代青年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百花争妍:中国写实主义的辉煌——现代中国美术展(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