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2日,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边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国的考古遗产管理人员、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考古遗产价值挖掘、遗址保护、展示阐释等议题,为全球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考古遗产是《世界遗产名录》中占比较大的遗产类型,较之其他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利用面临更大挑战——既要实现价值阐释与展示,又要协调保护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会专家表示,深入探索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对推动此类遗产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对中国考古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进行了介绍。当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古文化遗址1189处,比例达24.5%。良渚古城遗址采用“打底、勾边、塑形”的方式进行整体性展示,营造“山—丘—水—城”总体格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设模拟考古区,在博物馆内开辟考古探索实验室,科学与文化融合。
原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书记员希卡·简恩分享了印度考古遗产的保护管理方式;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伊斯兰世界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全国委员会委员德米特里·沃亚金介绍了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项目部主任瓦莱莉·马嘉尔展示了墨西哥的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举措。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呈现了四川在考古遗址保护体系构建、展示利用、社区共享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从旧石器时代到各历史时期众多的考古遗址。为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正持续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考古遗址保护路径。”
与会的四川考古工作者表示收获颇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表示,四川需以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创新保护方式,加强博物馆与遗址展示。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指出,“未来,成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将不断提升价值阐释,促进社区互动,促进考古遗产与城市和谐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