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催生了中国美院的“黄金时代”,莫朴诞辰110周年大展开幕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莫朴先生离开我们已经近30年,但他的精神始终照耀着中国美术的前行之路。当我们行走在展厅中,看到他的重要画作、经典手稿以及教育文献史,仿佛能够触摸到他精神世界的温度、厚度与高度。那些泛黄的写生本上,既有对革命岁月的记录,也有对艺术技巧的推敲,更有对教育理想的思考。这三者共同构建了莫朴先生完整的人生与艺术的精神图谱,那就是用革命的理想照亮艺术的方向,用艺术实践诠释时代精神,用教育实践传承文化星河。”回忆起老院长莫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动情地说。

8月12日“朴直向阳——莫朴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与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亮相,通过“倾心向太阳”“朴直燃心灯”“美育又重谈”“唤起新感情”四个版块,展出莫朴作品及珍贵文献共计3281件(其中画作255件,书法2件,国难宣传团资料1821件)。

“朴直向阳——莫朴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与文献展”展览海报

莫朴(1915-1996),原名莫璞,祖籍南京。初于苏州美专、上海美专求学,“九一八”事变后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曾与沈逸千等组织我国美术界最早和最有影响的抗日救亡团体“上海国难宣传团”,后创“江文团”,1940年参加新四军,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作为创始人之一建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1943年任教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华北联合大学等。1949年与刘开渠、江丰等奉调接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在“中西融合”“传统出新”两条学脉之外,携同道开创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第三条学术脉络。1996年在杭州逝世,享年82岁。

以“寻找鲜活的莫朴”为核心理念,展览通过充分展开的视觉与文献,融入声景塑造、幻灯播映、数字人生成等当代路径,立体展现莫朴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和逐光前行的艺术人生,系统勾勒出进步知识分子向人民美学体系建构者的精神蜕变,再现20世纪中国美术在时代淬炼中浴火重生的历史线索。

在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将莫朴的一生比做一本大书,“这本书,充满了磨难与坚强,充满了激情与悲情。这次展览的名字叫‘朴直向阳’,这是莫先生最典型的性格。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在生命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弯腰,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凛然正气的人。”

莫朴作品首度大规模齐聚

《清算》(中国美术馆藏)、《分地》(浙江美术馆藏)、《入党宣誓》(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南昌起义》(复制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苏维埃万岁》(中国美术馆藏)、《战地黄花》(浙江美术馆藏)、《鲁迅与陈赓》(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方志敏》(创作画稿)……这一次,莫朴的代表作等实现了首度大规模齐聚。

作为集革命生涯和教育事业为一体的红色艺术家,莫朴奉行“艺术为人民”的核心价值,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下,以强烈的历史主动将个体生涯与历史进程相连、振兴理想和创作实践相融。

清算,90×115.5cm,布面油画,1948年,中国美术馆藏

南昌起义,178×256cm,布面油画,1957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在莫朴的收藏中,有一叠刊登方志敏被捕信息和遗书的报纸,还有十余张模特造型的照片,作为其创作《方志敏》的素材。遗憾的是,因为时代的原因,这件作品并没有最终未完成。

“方志敏同志一生的事迹和遗著在人民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个题材一直有力地激励着我。选择哪个片断来表现他和人民的这种关系?这要取决于自己的全部生活积累、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有一个材料里记载:国民党反动派把他钉在囚笼里游街,老百姓都来看,但是他们不是在看普通囚犯,而是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强烈的悲痛来追随这黑夜中的一颗火种。敌人镇压革命的企图收到相反的宣传革命的效果。表现方志敏同志崇高的人格和革命品质,同表现人民在苦难中对光明的向往,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希望和要求,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跟着这,也将揭露当时敌人的残酷和脆弱。”从莫朴的表述中,可以领会他在酝酿这件作品时,正是生根在多年日积月累的深刻生活感受中的。

莫朴在《南昌起义》第二稿前,3×4cm,年代不详

中国美院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我们常说中国美术学院有两条重要的脉络,一条是林风眠先生的东西融合,提出东方新艺术的使命;一条是潘天寿先生的传统初心,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伟大传统。我觉得还有第三条脉络,就是以莫朴先生为代表的,这一代艺术家所坚守的现实主义的道路。他这条路强调扎根大地,这个大地既是现实的大地,也是时代的大地。”许江说。

作为新中国美育事业的践行者,1949年,莫朴与刘开渠、江丰等人南下杭州奉调接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催生了中国美院五十年代初的新局面。

两任院长期间,莫朴在“中西融合”“传统出新”两条学脉之外,携同道开创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第三条脉络,为把旧的国立艺专改造成社会主义美术院校,以及对新时期美院的拨乱反正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聘书,24×22cm,1949年9月

1953年,莫朴担任实际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时,学院各绘画专业统称绘画系。1954年绘画系被分为彩墨画、油画、版画三科。次年独立成系。莫朴在彩墨画系主任朱金楼的协助下,提出大力发展新的中国人物画的目标。

他尤为重视中国画的创新。当时师资缺乏,于是委任西画基本功扎实、写实能力强的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等担任彩墨画教学。1955年,以周昌谷《两个羊羔》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为标志,浙派人物画初具雏形。莫朴冲破阻力,坚持将这件作品的送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段“外西湖时期”被视为中国美院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特别是莫朴提出“引素描入中国画教学”的教学改革,这是新时代对中国画创作变革的历史要求,是以莫朴为代表的教学团队对中国画表现语言和内涵精神的新理解与新认知。

“接受和发扬中国绘画优良传统,是今天所有的画家必须重视的问题。”在1954年第7期《美术》上莫朴发表了《谈学习中国绘画传统的问题》,他提出“为了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油画家也应该拿起毛笔来画画中国画。”为了促使新型中国画的诞生与发展,1955年,莫朴为彩墨画系提出了“人物为主、写生为主、工笔为主”的教学方针,1957年,他在《美术研究》第1期上发表了《彩墨画系安排素描和临摹作业问题》,记录了彩墨画系的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做法。

《美育重弹》手稿, 29×17cm,1988年

尽管当时有争议,今日仍能引出不同观点,但本质而言,这不止涉及素描问题,更关系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画尤其是中国人物画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莫朴那一代人做出了历史性的回答。这一决策引致的教学变化,直接催育了“浙派人物画”的诞生,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和美术教育的宝贵财富。

与杭州相连的人生下半场

“父亲的一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第二个阶段,他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精力。第一阶段四处奔波,到了第二阶段,一解放他就来到杭州,直至去世都未曾离开。这个阶段对他很重要,他的许多作品也是在杭州完成的。无论是搞教学改革,还是后期付出努力,他都一直坚守在杭州,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因为他在这里工作时间长,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形形色色的人都非常熟悉,他心里一直记着苏东坡的一句话 ‘一半勾留是此湖',可见他对西湖感情极深。而且他在这里经历诸多困难与挫折,他又是个奋进之人,不愿半途而废,就坚持留下来继续奋斗,想把事情做得圆满。”莫朴的儿子莫大林表示。

莫朴肖像,1980年

2024年,莫朴家属莫大林、莫大风将莫朴自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各类绘画及各时期文献资料共计2036件(组)捐赠浙江美术馆,荣获2025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这批宝贵财富既是承载中国现代美术集体记忆的重要切面,也是后继者开展深度研究的重要案例,更是本展得以展开和推进的基点。

“父亲去世后的前几年,我们考虑他画作的去向。当时,国内很多美术馆都有收藏他的作品,但仍有大批画作留在我们手中。想到父亲一生都在浙江,对浙江感情深厚,我们觉得应该把这些画作捐给浙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社会性,与一些风格偏向明显的美术馆不同,它包容性强,只要是优秀艺术品,不论何种风格都会收藏。而且,浙江美术馆面向大众,我父亲一生作画也是为了人民大众。所以,我们最终决定将画作捐赠给浙江美术馆。”莫大林说。

莫朴肖像,1990年

展览重点展品图

三代,13cm×14cm,印刷品,1940年

我们活跃在苏北,12.5cm×23.5cm,印刷品,1941年

鲁迅像,13cm×9cm,印刷品,1941年

《铁佛寺》,华东出版社,1951年4月初版(封面)

《铁佛寺》,华东出版社,1951年4月初版(内页1)

《铁佛寺》,华东出版社,1951年4月初版(内页2)

清算,90×115.5cm,布面油画,1948年,中国美术馆藏

入党宣誓,118×170cm,布面油画,1950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南昌起义,178×256cm,布面油画,1957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苏维埃万岁,158×258cm,布面油画,1964年,中国美术馆藏

自画像,35.5×28cm,纸板油画,1955年7月

奇峰,11.5×19cm,纸板油画,1962年

群峰叠嶂,19×26cm,纸板油画,1962年

山外山,10.5×18cm,纸板油画,1962年

1934年上海国难宣传团渡黄河越库布奇沙漠,去鄂尔多斯宣传_照片_13×23

国难宣传团第二期出发前合影_照片_6×8cm

国难宣传团时期莫朴肖像_照片_16×15cm

国难宣传团于北平白云观举行展览_照片_5.7×8.5

历史照片集_莫朴_摄影集_33×30cm

莫朴与沈逸千(左为莫朴)_5.2×5.8

枪口对外_莫朴作_纸本水墨_50×39

上海文庙“上海国难宣传团蒙边西部展览”(右)_1933年_5.8×6

上海文庙“上海国难宣传团蒙边西部展览”(左)_1933年_5.8×6

伊克昭盟暨后套工作路线路_手稿_25.5×20cm

上海美专毕业证书,40.5cm×49.5cm,1933年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聘书,24×22cm,1949年9月

莫朴简历,莫朴撰写,孙琤誊抄。25cm×18cm,1988年

年表初稿,27cm×19.5cm,1991年

莫朴美术活动年表,26cm×19cm,1992年

《美育重弹》手稿, 29×17cm,1988年

八零年九月六日开学讲话,26×19cm,1980年9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通讯员 邹萍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山岳有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作品联展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幕

8月12日,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作为学术支持,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承办的“山岳有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作品联展”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幕。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张望,山东省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宜,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1天前

他催生了中国美院的“黄金时代”,莫朴诞辰110周年大展开幕

“莫朴先生离开我们已经近30年,但他的精神始终照耀着中国美术的前行之路。当我们行走在展厅中,看到他的重要画作、经典手稿以及教育文献史,仿佛能够触摸到他精神世界的温度、厚度与高度。那些泛黄的写生本上,既有对革命岁月的记录,也有对艺术技巧的推敲,更有对教育理想的思考。这三者共同构建了莫朴先生完整的人生与...1天前

中国美院三大展览在杭启幕 以艺术语言讲述“两山”理念

中新网杭州8月12日电(曹丹)8月12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系列展”在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三大主题展览,以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艺术表达,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8月12日,观众在“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1天前

许钦松创作奖全国总评选优秀作品展南海站8月16日开幕

展览海报这是速度裹挟一切的时代,当空间位移成为常态,身体与居所的频繁更迭在无数青年心中印下深刻的悬浮感。我们带着行李辗转于城市的网格间,栖身于标准化的公寓住宅,名片上的头衔不断更新,然而“家”的实感却在迁徙中变得稀薄。当“四海为家”与“无处为家”成为常态,漂泊感、孤独感与归属感的缺失油然而生……今年...2天前

心动时|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王世襄、来楚生双展观展记

夏日炎炎,最宜观展。上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宝甓斋藏来楚生先生作品展&王世襄先生主题纪念展”双展合办,虽然展期只有12天,展厅也不大,观众却不少,且好评如潮,以至于7日展览结束后,仍能在很多网络平台看到各种观展记,透露着没有错过好展的欣喜。师生合作的明式画案那张著名的明式大画案展览设在嘉德艺...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