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头上的花艺符号:从花艺世界杯冠军的头饰创作中,看鲜花、文化与技艺的交融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为什么我们愿意将花卉戴在头上、披在肩上,或是装饰在身上?

这不是偶然——人体花饰,同时满足了感官的愉悦、社会属性需求和文化的记忆。

生物与演化的层面很直白:花卉的颜色、对称性和气味(鲜花),容易触发我们的审美偏好与情绪反应(视觉/嗅觉),这些感知与早期人类对食物资源、季节及健康信号的注意力选择机制相契合,此外,那些鲜明却难以长久保存的花饰,亦可能呈现为一种“代价信号”,向外界展示佩戴者的资源与社会身份。

在文化层面上,则把这些偏好制度化和仪式化: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人体花饰传统——花簪、钗、花钿、步摇和唐宋宫廷的鲜花与金银装饰,以及少数民族的节庆头饰,均把植物或仿花卉材质,作为礼仪身份与美学的载体。

类似的,欧洲也有着深厚的,以花为标识的民俗谱系——五月节与女王头花、婚礼花冠(wianek)、肩部装饰、乡村节庆的花环等等,以及维多利亚时代将花语制度化的习俗,亦将花饰固化为身份、节庆祝福与生命周期性仪式的一部分。

再加之农业与园艺技术的演进和交流,使得人体花卉饰品一定程度上,亦成为审美品味和格调的象征。

2025荷兰海牙··花艺世界杯-任务5冠军作品-舞台摄影图

现代时装与舞台艺术,则把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抽象、技术化(通过金属、合成纤维与结构化架构重塑“花冠”),使其既保留感官与象征功能,又服务于视觉传播与商业化的审美。

因此,以头部、肩部、襟部,及腕部等等为代表的人体花饰,同时满足了感官愉悦、社会识别、仪式归属与格调展示等多重需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代花艺在竞赛与舞台上反复回到“可佩戴花艺”这一古老而富有张力的花艺表达形式。

2025届花艺世界杯大赛中的任务5 ,要求选手以荷兰服装师Iris 的高级时装作为启发,90 分钟内完成头部花艺装饰,既要呈现匹配风格,也须保证可佩戴性、耐久性等技术要求。

该届冠军(波兰)在 Task 5 作品上拿下全场最高分,既是对题意的精准阐释,也是对流行文化、技法创意与舞台呈现的良好理解和把控。

2025荷兰海牙··花艺世界杯-任务5冠军作品赛场图

这件作品很吸睛,引发了不少朋友对其造型来源的讨论:波兰有丰富的民间节庆与头饰传统——节日花冠、婚礼或农事相关的编花装饰、山地群体的帽饰与羽饰等,这些都把自然素材(花、叶、羽)用作身份与仪式的标识设计中“以花为冠、以穗为流”的处理,很可能来自于选手对本土民俗“花冠”的理解。

高级时装往往把民族或现代元素抽象并做技术处理(合成立体材料、金属、纤维化等),那么,与之搭配的花艺头饰,不但需兼顾设计性、独特性或民族特色,也益强烈的当代艺术感——这亦算是跨文化混合后的“第三物种”。

能任务5中脱颖而出,核心在于“概念把控 + 赛场设计 + 场景呈现”三者的融合。

纵观波兰选手的整件花饰,以中央结构化的头冠为视觉重心,彰显了非常强烈几何体量,外围用众多细长垂材、链饰与轻盈植材拉出延伸的垂线:远观有清晰轮廓,近看也能被层叠与细节所吸引,较好的实现了“从刚性到柔性”的视觉过度,既稳又动,相得益彰。

选材方面,以植物与非植物的互补混用(纤维化叶材耐旱可长久保持形态):把金属链、珠饰当作反光与连接的功能元素,将自然植材作为视觉主体与质感来源。这样的花艺设计策略,既满足赛事对“植物为主”的要求,也利用了非生物材料放大了舞台化效果,制作上靠着隐蔽的连接点与预制模块(譬如,头饰叶片),把重量分散,现场再用植物完成拼接——既规避了赛时风险,也在评委近距离审视时,较好的展示了手工技巧与材料处理能力。

2025荷兰海牙··花艺世界杯-任务5冠军作品-侧视图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细节,是这件作品很可能为舞台场景的呈现,也做了一定的设计考量:亮面对比哑面材质,侧光会放大闪烁颗粒感、顶光可勾勒出轮廓,而哑光植物为低光区留出呼吸的空间,这说明设计者在材料选择上有“为舞台效果做准备”的意识,既闪耀又有层次感。

赢得冠军,不仅是在单一维度最出彩,而是在“创意、技术、合规、表现”四项指标上达到均衡的高水准——更重要的是,需将规则当成其花艺理念的放大器,而非限制,我想,这亦是波兰选手能拿到全场最高分的决定性因素。

展望未来,当代花卉艺术将在全球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继续演进,这既是对传统记忆的延续,也是当代审美与技艺创新的试验田。

期待更多花艺设计者在尊重和继承自身文化脉络的前提下,推动花卉艺术在更为广阔的场景中,展现丰富和多元化的表达,在回应社会传统、流行文化,及生态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和议题时,不仅富有审美力量,亦承载更多的切实价值。

(文/张恒)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蘭公应邀出席“2025中国艺术财富大会——书画资本运作论坛”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艺术财富大会”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成功举办,众多艺术界与金融界的精英人士汇聚一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视家协会副主席唐国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首席专家吴欢,中华慈善总会终身理事、国家民族画院院委,启功、黄胄入室弟子蘭公,原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级审...1天前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从“天下同一”到“数联古今”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建筑群恢弘大气。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序厅,墙面光影投射出历史场景。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主体由7座单体建筑组成,按“北斗七星”排布,并以架空连廊彼此连接。其中,主展厅“秦汉文明”主题展,展示了秦汉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科技、对外交流等...1天前

2025创意云南文博会昆明经开区展区:自贸特色点亮文化盛宴

9月17日,以“智汇云南 创意未来”为主题的2025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创意昆明馆活动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本次创意昆明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经开区展区凭借多元的产业矩阵、鲜明的数字特色,全方位展现了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蓬勃态势。本次昆明经开区展区内容丰富...2天前

联袂伦敦国家美术馆,LG OLED以卓越画质焕活百年艺术珍品

近日,LG电子与伦敦国家美术馆达成了一项新的合作,即将开启一段艺术与科技交融的崭新篇章。此次合作中,LG电子将全方位助力伦敦国家美术馆携手顶尖艺术家推进一系列项目。伦敦国家美术馆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让艺术走进大众的使命,现馆藏有2400余件跨越13世纪至今的艺术珍品。200多年来,伦敦国家美术馆搭建...3天前

戴在头上的花艺符号:从花艺世界杯冠军的头饰创作中,看鲜花、文化与技艺的交融

为什么我们愿意将花卉戴在头上、披在肩上,或是装饰在身上?这不是偶然——人体花饰,同时满足了感官的愉悦、社会属性需求和文化的记忆。生物与演化的层面很直白:花卉的颜色、对称性和气味(鲜花),容易触发我们的审美偏好与情绪反应(视觉/嗅觉),这些感知与早期人类对食物资源、季节及健康信号的注意力选择机制相契合...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