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即是我家乡

文章来源:秋浦逸语公众号  

艺术家名片:

施乐平,雁荡土著,雁社后人,斋名鸿园小筑,1968年生于雁荡山谢公岭飞机屋祖居,幼承庭训,少年求学各地,有幸得中国美院名师教诲,修成师范美术专业。

家山情结,而立文旅,不惑创办雁荡山画院,天命文创故园,谙工艺美术,擅书画,尤工雁荡山水,传承科班艺文,力创雁荡画风,师造化,得心源,作有20米长卷《雁荡揽胜图》,百幅小品《雁荡百景图》,10米高《山高水长雁荡图》,《乐音清扬图》,《山歌之峦.对鸟》《梯云胜景图》等,荟萃家山雁荡之大美,笔墨传情,气韵生动。

自创办雁荡山画院至今,一直求索书画文化与教育、旅游的多元融合,多年来在创新文旅融合业态的同时,为两岸藏家和广大游客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

现为雁荡山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雁荡山大美术写生基地主理。

图为雁荡山画院院长施乐平

雁山即是我家乡

记雁荡山画院院长施乐平

李旭东/文

施乐平是地地道道的雁荡山人,他自己也自称其为“雁荡土著”。施乐平对雁荡山水的热爱,可以在他的雁山乐水里找到,也可以在他的雁荡山画院里看到。

认识画家施乐平多年,施乐平是一个很纯粹的画家,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干净,纯粹,充满真情和趣味,不做作,不扭捏,自然天真,率性而为。

施乐平作品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之誉,历代诗人,书画大师,文化学者都对雁荡山情有独钟。山以人名,人以山闻,清代学者江弢叔有联云:“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这幅对联,不知扣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吸引了多少书画大师们的目光。随着旅行家徐霞客、国画大师黄宾虹,潘天寿等相继到访,雁荡山,也成为了一座诗意之山。

施乐平出生于雁荡山谢公岭,家在雁山乐水间,开门见山,抬头看山。可谓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先得月,施乐平少年时即承庭训,情系书画,后求学各地,后又得美院名师亲炙,寒来暑往,勤学不辍,遂艺术精进。


施乐平作品

施乐平的画,从传统山水画起步,追随宋元清逸之风,觅迹于远山幽谷,寒江暮雪,烟岚山村。笔致清雅,古法逸然。他的画,强调自然与人文关怀,笔墨与性情并重。

施乐平的画喜静,读其山水,可见“鸟鸣山更幽,蝉躁林欲静”之静,施乐平的画喜清,读其山水画,可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清。施乐平喜画云水,读其山水画,可见水墨氤氲, 恒古连绵。既可见纵横飘逸之气,又可窥诗情缠绵之趣。

施乐平作品

施乐平笔下的雁荡山水,多关注雁荡山水的细节,一峰一石,一树一草,气脉相守,奇正相生,在他的山水画里,虽不以嶙峋怪石取胜,却可以以情动人。在凸凹,起伏,流动,阴阳中寻找意趣,探寻笔趣。因此,他笔下的雁荡山水,山有山的清幽,水有水的灵动。画面里,既可见诗情,亦可窥画意。

五代梁荆浩“六论”有云:“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可见,一幅好的山水佳作,既要重笔墨,又要重气韵,更要重情趣。见笔见墨,气韵连绵。


施乐平作品

施乐平笔下的雁荡山,是雁荡而非雁荡。在他笔下,是也非也,非也是也。在似于不似间,仿佛已穿越时空和精神束缚,似画似话,唯美而不失含蓄。施乐平的雁荡山水,画面时而烟云漫涌,时而层峦叠嶂,时而云遮雾饶,时而气韵生动。细细品之,可居,可游,可视,可读。山水精神荡漾,人文气息弥漫。

施乐平作品

雁山即是我家乡。

施乐平不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在这个世事纷繁,物欲横流世界里,施乐平隐于喧嚣,笃守画院,笃守着自己的性情和宁静。

施乐平作品

古人云:致虚极,求实诚。雁山画家施乐平,正是以他最真诚的生活态度,和他最富有的艺术感悟,守护着他的雁山乐水,和雁荡画院,也守护着他的精神家园。

 (注:本文作者李旭东,笔名逸人,书法教育工作者,艺评撰稿人。)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国之瑰宝》非遗文化传承代言人——蔡笃棠

在岁月长河的奔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它们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口传心授的技艺瑰宝,更是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然而,在现代文明的浪潮冲击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与消逝的危机。——国之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家”,以坚定的文化使命感,化身传统文...15分钟前

以书入画 墨舞云烟——李孟智书画论

以书入画,笔走龙蛇,墨舞云烟,李孟智之书画,以书为骨,以画为魂,如鲲鹏借风,抟扶摇而凌太虚。其书,或苍劲如鹰隼之喙,啄破鸿蒙;或流转似莲茎之柔,萦绕清塘。其画,鹰击长空则骨力尽显,荷绽池塘则气韵悠然,书之笔法融于画之形神,如泉入溪,浑然无间。赏其荷卷,墨色如行书之潇洒,泼洒荷叶则浓淡相宜,勾描花脉则...3小时前

雁山即是我家乡

艺术家名片:施乐平,雁荡土著,雁社后人,斋名鸿园小筑,1968年生于雁荡山谢公岭飞机屋祖居,幼承庭训,少年求学各地,有幸得中国美院名师教诲,修成师范美术专业。家山情结,而立文旅,不惑创办雁荡山画院,天命文创故园,谙工艺美术,擅书画,尤工雁荡山水,传承科班艺文,力创雁荡画风,师造化,得心源,作有20米...1天前

《国之瑰宝》非遗文化传承代言人——张跃华

在岁月长河的奔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它们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口传心授的技艺瑰宝,更是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然而,在现代文明的浪潮冲击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与消逝的危机。——国之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家”,以坚定的文化使命感,化身传统文...1天前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刘杨 2025

刘杨,陕西醴泉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各界书画院画家;西安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历程:2024年10月作品《劲松》入选参展“讴歌时代·礼赞祖国——西安市文艺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2024年11月,作品《竹菊石图》入选参展“秦岭与黄河--西安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