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中国美术馆内外均排起了长队。“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苏轼珍稀传世画作《潇湘竹石图》等吸引不少观众打卡。
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展厅入口。
为此,馆方特别推出夜场参观,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0:00(19:30停止入馆),并在每日17:00—20:00时段新增2000个预约名额,让更多观众在节日的夜晚,可以静心徜徉于艺术殿堂。
“两节”长假期间,中国美术馆外观众排起长队。
此次展览以贯穿中国美术史的写意精神为主线,汇集苏轼、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黄宾虹、徐悲鸿等馆藏名家之作,特邀创作以及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美术作品,展出从古代艺术大师直至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计近600件,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装置、新媒体等艺术门类。
中国美术馆圆厅中观者如潮。
展厅内珍品荟萃,“顶流”当属苏轼《潇湘竹石图》。正是这幅苏东坡珍稀传世之作,让前来一睹“镇馆之宝”的观众驻足凝视,久久不愿离去。这幅古代绘画珍品,由邓拓先生捐赠。苏轼传世至今的绘画作品仅有两三件,此为其一,且传承有序,有近30位鉴藏家的题跋。整幅画作以远山烟水与苍石瘦竹为主体,让观者在窄窄画幅内阅江山之美,感悟苏轼的翰墨情怀与丹青雅致。
观众在展厅参观中国美术馆藏宋代苏轼中国画《潇湘竹石图》(作品尺寸29×932cm )。
“写意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一种审美理想,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内涵。”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表示,写意精神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殿堂,不仅是写意艺术重要的收藏、展示和研究机构,更是这一中华美学精神的守护者、阐释者与推动者。
观众在展厅参观中国美术馆藏王舒野2018年创作的中国画《上海浦东 ·即114 》 (作品尺寸233.7cm×694cm)。
观众在展厅中参观中国美术馆藏詹建俊1979年创作的油画《高原的歌》(作品尺寸175cm×200cm)。
观众在展厅中参观中国美术馆藏向阳2011年创作的综合材料绘画《烟江叠嶂》(作品尺寸190cm×110cm×305cm)。
观众在展厅中参观陈琦2019年创作的装置《观象 No.1》(作品尺寸260cm×640cm×30cm)。
观众在展厅参观杨泳梁2019年创作的两屏4K影像《极夜花火》。
展览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