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亦梦·像随心生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ddhtqesnodhgb0denj.jpg

两相逢  2017

ddhtqlquk2428h4qoi.jpg

曲幽回  2017

梦想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

看了一雯的摄影作品,我的眼前一亮。这是一组当代建筑,却笼罩在一片被风尘剥蚀的图景况味里,迷离虚幻情境营造的影像,厚重着时光记忆。这是一组创作理念在前,内在寓意和思想性先行的嘉构。

作者走出了表像的记叙,进入岁月的机理中来生发和深化主题,进入禅境哲思揭示世间浮生的因果规律,为作品插上了联想的翅膀。现转发在这里,以飨读者。

 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有过多次隔时空的交流,有一番话使我的感受颇深,她说:

“虽然可能思考没那么成熟,我希望如果有读者看到我的照片和文字,能对他们的自身有一些哲学的思考和对自己生活的联想,因为我觉得,每一幅作品,无论是摄影还是其他作品,创作者跟观众之间会存在思考的差异,我的故事,其实不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内核是偏于悲情的。

“文中最后那段话里包含了中西方,和佛道两家的哲学思考,这句话是“未完待续”,是一句中性句,浮生亦梦,生活与梦,虚与实之间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划分,虽然一切皆会成为虚无,但是人生是自己的,何必去在意虚实,梦想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可能有人看到这句话会消极,但也可能有人看到这句话会想去更精彩的生活,觉得人生一场,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也有可能有人看到这句话,可以帮他想通当下让他产生执念的一件事,所以最后那句话,我希望可以跟观者产生一种思考的链接。我希望我创作的,或者未来创作的,是生动的,没有限制定义的,是相对可以让观者记住,且去反复思考的。”

 从话中看出,作者一切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却是深深镶嵌在作品中,来供读者品味。

是的,人生入幻如化,短暂如朝露,但是如果体悟到“无生”的道理,超越时间的限制,生命就能在无尽的空间中不断的绵延扩展。

同时,作者引用的偈语意在告诉人们,只要认识人生的自然规律,就能够去留无意,平静对待人生的变化。但也不要太消沉了,人生还是美好的,因此还是要高高兴兴地度过每一天。

李人毅2025年10月

ddhtr1s9qv7unle9ut.jpg

十里洋场  2018

ddhtr6a7vxhw832yum.jpg

须臾流光  2020

浮生亦梦·像随心生

文/方一雯

 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表达,一种对我的梦境、想象、情绪、回忆,我的故事的阐述。

这几张照片的风格,灵感来源于八年前偶然间在网上看到的白居易晚年与高僧鸟窠禅师(俗名道林禅师)的禅宗对话。

ddhtrldmh7dtjy74jv.jpg

檐声滴碎  2017

ddhtrpywj2j7yaw1va.jpg

蓬山  2020

白居易问偈: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答诗: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ddhtryejkv79vaj4c0.jpg

阖家欢  2017

ddhts3y6hko7kfd0sf.jpg

定格·沪上旧事  2018

这些照片来自于交织的记忆,来自于百年江南老宅,夹杂着从长辈那里听到的上海滩旧事,也来源于我的想象。

我曾认为,摄影该是真实的记录,也对自己毫无固定形式,随心的表达产生过自我怀疑,但现在的我却有了不同的思考。眼中世界,皆由内心,摄影不该有局限,虽然它是在方寸镜头下的画面定格,但它是一种让创作者表达个性的创作形式,是一种自由的艺术。

ddhtsdg8lgy68gsqvx.jpg

参商·沪上旧事  2018

ddhtsif92xg78ubjjw.jpg

烟雨熙攘·沪上旧事  2018

浮生亦梦,繁华一时,落幕皆为空。一切生于无,终于无,何必在意其虚实,存在既是真。


艺术简介

ddhtstrr3e2r1p8cwr.jpg

方一雯近影

方一雯,女,浙江宁波人,受父亲影响,从13岁开始接触摄影。因喜欢看哲学相关的书籍、浅研一些古建筑等,将其形成的哲思融入摄影创作,对艺术具有独特视野且具鲜明个性。在2017年,受当时的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Larys Frogier)的启蒙,开始坚定自己的摄影创作艺术风格,走上探索之路。

ddhttn7ersl7fcxpod.jpg

抉择·沪上旧事  2018

ddhttrvzup634tox7o.jpg

流逝·沪上旧事  2018

ddhttxcuhaujhbthww.jpg

离散·沪上旧事  2019

ddhtu3tux57vvlaojy.jpg

相望·沪上旧事  2019

ddhtu9i2rwdzdqiuqg.jpg

伫立·沪上旧事  2019

ddhtueox9fwbk8jkwf.jpg

梦萦绕·沪上旧事  2020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国之瑰宝》非遗文化传承代言人——杨卫凡

在岁月长河的奔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它们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口传心授的技艺瑰宝,更是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然而,在现代文明的浪潮冲击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与消逝的危机。——国之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家”,以坚定的文化使命感,化身传统文...4小时前

浮生亦梦·像随心生

两相逢 2017曲幽回 2017梦想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看了一雯的摄影作品,我的眼前一亮。这是一组当代建筑,却笼罩在一片被风尘剥蚀的图景况味里,迷离虚幻情境营造的影像,厚重着时光记忆。这是一组创作理念在前,内在寓意和思想性先行的嘉构。作者走出了表像的记叙,进入岁月的机理中来生发...8小时前

孟云飞:小楷《佛遗教经》与王羲之书法的历史定位

引言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303-361)被尊为"书圣",其作品历来被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真迹早已不存,传世多为唐宋摹本或托名之作。其中,小楷《佛遗教经》作为佛教重要经典,长期被归于王羲之名下,自宋代以来备受推崇,却又真伪难辨。这件作品不仅涉及王羲之个人...1天前

“弘体”法书净人心

弘一大师法书写经,就佛法而言,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写字写到灵魂深处,精神所至,其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如其道,总之曰如其人。弘一大师自始自终,对人对事,治学严谨,尤以出家后始,洗尽铅华,谦恭真诚。对于写字也是一样,其弟子刘质平描写大师书写之状...1天前

“永生主义”命运交响曲:传奇之作,九死一生的轮回

这已不再是一段寻常的艺术创作谈,而是一部交织着火焰、水难、友谊与预言的现代史诗。这批名为《永生主义》的系列作品,其生命轨迹的离奇与坚韧,早已超越了画布与颜料的物质范畴,仿佛被赋予了独立的灵魂,在十五年的时光里,上演了一场关于生命的宏大叙事。第一乐章:新世纪的预言与最初的尘封故事的开端,始于2008年...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