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画娃在读书

阳光下的孩子

徜徉在艺术天地里

画大写意
1、少儿学画状况简析
很多孩子从小就爱涂鸦,孩子爱画,家长支持,已经形成了风气。
在学龄前的关键时期,家长应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学好画,这一话题系结着千家万户,也是大众美术活动的一项内容,更是教育部门所关注的课目。
少儿学绘画的方法多种,有参加培训班集体学的,有请老师私下一对一教学的,有在幼儿园课堂学习的,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学习的,还有孩子自己涂抹的,如此等等。由于学画的方式不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一是从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出发,大人不设标准,轻松面对,几年过去了,孩子有兴趣的继续学下去,有了新的爱好就不画了,留下一摞摞画稿成为幸福童年的记忆;
二是孩子喜欢学画大人支持,随着年龄长大,进入小学了,家长怕画画影响学习文化课,中断了学画的进程,孩子开始偷着学,慢慢也就懈怠了;
三是家长要圆梦逼着孩子学习,导致学画兴趣减弱,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以孩子厌学告终,长大后成为来自童年不愉快的记忆;
四是家传型,由于老一辈从事美术专业,孩子受影响从儿童时期就学美术,到了小学、中学能做到文化课和绘画两不误,进而考上了美术院校;
五是家长忙于养家,被放养的孩子喜欢画画,自己画或与小伙伴一起写写画画,度过学童年和少年的时光,有的成为美术工作者。
从以上这几种状况来看,少儿学画,还是从尊重孩子的意愿出发,因势利导好。让孩子在有兴趣又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既有利成长,又能造就人才。当代的画家中,很多人学画,就是从放养的童年自学起家的。
但毕竟时代不同了,目前流行一种说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且“起跑线”越来越超前。在家长主宰下少儿学画者年年有,代代有,尽管得出的结果各不同,仍然一茬又一茬轮回着。
儿童学画是个庞大群体,我们的关注,在于给社会一个可参照的价值取向。提醒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少走和不走弯路,以免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在此,让我们走进一个邻家三岁小女孩的“童画世界”,看一看她的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或许对大家有某些启示。

蘑菇

江河

梦

彩虹

泼墨动物

遨游

森林里

海里的龙
2· 画自己的画 不看大人的脸色
“童画娃”绘画用品很简单,一盒12色的马克笔,一叠A4的办公纸,有时也用毛笔和别的纸。她是今年6月进画室的,老师搞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教学预案,按步骤教学。
孩子听得很认真,可让她照图稿画的时候,一拿起笔就放笔直书,画起自己的画来。更重要的是,她想画就画想停就停,也不看大人的脸色,来个自由发挥,画得还蛮有想法。
她的画都是用线条组成的,一支笔在纸上游走着,画出线条曲直长短,疏松细密,单色多彩互相映衬对比,纵横捭阖地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童画娃”的画有的简约的《蘑菇》和复杂的《江河》;有单彩的《梦》和复色《彩虹》;浓干的《泼墨动物》和淡湿的《遨游》。
多彩的线条相碰撞,使画面充满动感,繁中有层次,乱中有看头,从《森林里》到《海里的龙》等,构成了一幅幅线与线交汇的图景。
老师觉得,这种状态符合孩子的天性,就改变了教学计划,以鼓励为主,干脆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自此,“童画娃”有了一个她想来就来,想画就画的“童画天地”。
“童画娃”作画时非常文静和专注,常说:“我很忙的”。哪管在前一分钟还在嬉笑玩耍中,只要坐在自己的画桌前立刻就象变了个人似的,面对画纸,就全神贯注。就是弟弟在身边闹,也不受任何干扰,默默地画着笔下的画,那平心静气的状态和她的年龄很不相符。
每次画画约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她把画作贴在身后的展板上,然后井井有条地收拾好笔纸,高兴地黏着外婆去做别的事情了。
就这样,老师跟着学生的感觉走,见证了“童画娃”一批又一批画作面世。

无题

无题

天空和云彩

我爱粉色

飞天鱼(与外婆合作)

点赞图(合作)

画《家园》

《家园》
3·线条天地的“创意”
“童画娃”的画,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游走着,初期的作品偏于抽象,只能用无题来标识。看了《无题1》到《无题3》系列,使人想到了多年前在北京看过的一位西方抽象绘画大师的画,满大厅的人在一幅幅画前伸着脖子看不懂内容,大家都像在画里寻找什么东西似的。如今看到“童画娃”这些画时,竟是同样的感觉。
这些画儿,有的她画时直接叫出作品名,没有题目的,被称之为“无题之作”。
如《天空和云彩》画里一团线条和几个点点,留出大量空白,大人看不懂,她却说,这是天空和云啊,我最喜欢粉色了。在《我爱粉色》一画中,涂抹出的粉色线条与黑色对比中格外夺目。
《飞天鱼》一画中,她在画面下边画出了乱云飞渡的感觉,在中上部画出了一颗长扁型的太阳,很像一条鱼。外婆在左上角画了一个发光的圆形太阳纠正她,“童画娃”却坚持说:“我这太阳,是在天上飞的鱼啊。”
有时她也在别人的画上添几笔,说这是合作。如这幅竹叶小鸟下面她画了几笔,别人看不懂画的是什么,原来这是举起大拇指点赞,大家都笑了起来,被命为《点赞图》。
在造型艺术面前,“童画娃”的得意忘形,构成了兴趣盎然的艺术天地一位诗人看了画后说:“画中充满了奇幻,非童趣不能达意,这才是真正的原创,若挂在客厅、书房里,是别具一格的装饰品。”
书法家则说,“娃娃这些画很像西方抽象派的作品,童趣中有可琢磨的独特的语言,形成了一种类似草书的“线条天地”。

苹果树下

画《警察与小偷》

警察和小偷

画《煎鸡蛋的厨师》

煎鸡蛋的厨师

三个阿姨

画《闺蜜》

闺蜜
4·奇特的人物造型
“童画娃”并不在乎人们的评价,开始走进了具象。她把红红的太阳和高高的大树组合在一起,还有一群飞翔的小鸟,画出了《家园》的美好。《苹果树》一画的树下,用白颜色画了一个人,显得很神秘。
“童画娃”爱画动物,小毛毛虫和大恐龙,出现在她的笔下时,都是新样式。尤其是凶猛的鳄鱼和鳄鱼宝宝,被赋予童心的温暖。如《警察与小偷》等,不但奇特,而且都能讲出故事情节来。
她画一个戴顶圆帽子的人,外婆看不懂,问她画的是什么,她顺手在一边画了三个大小相套的圆圈,连着一个把。“童画娃”说,这是厨师在煎鸡蛋呀!外婆听了笑掉了眼泪。
最令人捧腹的是她画的《三个阿姨》,肚子里都画了小宝宝,每人身边还站了一个小娃娃。她解释说:“她们都怀男宝宝了,身边站着的是宝宝的姐姐。”她还画了三个《闺蜜》,也都是怀着宝宝。原来,左面身边有个娃娃,是怀二胎,右边两个身边没有孩子,是初孕……。
她的人物画中,突出了长长的眼睫毛,头发是直直的,都向上长。这在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中都没见过。
“童画娃”的画告诉我们,个性,才是作品的灵魂。这使得往往是美术理论教研的深奥课题,在孩子面前,轻易就得到了答案。

蝌蚪找妈妈

鳄鱼宝宝

两只鳄鱼(与爸爸的合作)

无牙仔们

无牙仔和兔兔们

摇篮

两种车和司机·(与爸爸合作)

画粉色的枕头

给三个娃娃画枕头
5·“童画娃”的生活状态
我们所选择的这些作品,来自“童画娃”身边的展板上,都是她在近半年的时间里画的,这是她经常徜徉艺术天地,也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在画前品评着。“童画娃”的画是怎么画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突出的爱好是喜欢看书。
她看书的内容很宽泛,最初出的看图识物,到有情节的儿童画册,就是大人看的书也爱翻一翻。
外婆说,她一看到书就兴奋,每当爸爸妈妈带回来画册就高兴的不得了,比买回好吃的都高兴。如果是一套书,就让外婆先给讲每册的内容,她都会按顺序排列好,静静地听外婆讲书中的内容。她常常在睡前看画册,也会讲给别人听,有时讲给自己听。她讲书上的故事,还善于发挥,讲出许多自编内容来。疫情期间不准出门,家人常常沉浸在她的故事里。
她最爱听大人讲故事,更喜欢看动画片,其中《驯龙高手》看过很多遍,爸爸给她买了一个大大的绒毛玩具黑色的无牙仔,她非常喜欢,画了一幅《无牙仔们》,竟用好多种颜色画了一排。意犹未尽,还画了《无牙仔与兔兔》。
她爱大自然,在大海里嬉戏,在动物园里流连……。
她爱唱歌,爱唱着自己编词、编曲、编动作的歌儿,来为生活添彩。她和小朋友相处得非常融洽,还邀请小朋友到她家里来做客。她喜欢老奶奶老爷爷,下雨了她会惦记老爷爷会不会被雨淋着。一颗童心,爱意绵绵。
她爱漂亮的妈妈和爱打篮球的爸爸,受到影响她爱运动,运动中,有一种不服输的韧性。
在她两岁的时候,跟着家人去了一次新疆,有时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她依偎在妈妈怀里看外面的风景,还看书讲故事,一路也不睡,更不闹。或许这就是“童画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开端。
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哪里来?存在决定意识,自家族的承传与大自然的馈赠,一旦注入笔端,必然呈现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文化符号。
“童画娃”与书形影不离,笔下的画,或许就从一个个故事里走来的。
还有一个原因,来自孩子长辈们的遗传和影响。尤其“童画娃”的父母,对孩子学画从不提出什么要求,给爱画画孩子一个自由的天地。
如果说爱是艺术的源泉,自由是艺术的发祥地的话,那么拥有平和心态,则是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到老。
我们不信天才,却相信天性,尤其一心向善的天性,拥有了,就拥有了一生的幸福。
天性,也决定着一个小画家的健康成长之路。
感谢“童画娃”的涂鸦,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的猜想,还有哲思的参悟。

青草

深海里的鱼

起笔画毛毛虫

四条毛毛虫

水中世界

童画娃记事

大鱼和小鱼

池塘里

小鸡在草堆里觅食
6·致望子成龙的家长们
走在丹青之路上的人们,不管有什么样的境遇,都这样的感触:画画是幸福的。
当下,走在幸福之路的人们也很忙,其中就有面对各阶层的人的咨询和求教,尤其为子女学画的友人,都在寻找一条通往理想之路的捷径。
其实,“捷径”是有的。
一是严格按照艺术规律去探索,二是得经得起挫折,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就会必然如愿的。
学画娃们的路很长,好多孩子的涂鸦都各有各的特点,也在她身上折射出很多可供研究的话题。
首先是要遇到一位“开明”的教师,能对有鲜明的个性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以便于孩子发挥天性。因为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而且是决定性的,成就一个天才和抹杀一个天才,往往就在一念间。目前中国的教育,上到大学下到幼儿园,主要就应抓教师素质提高,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贵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最忌是盲目灌输,在此就不赘述了。
第二,事关成败在于家长。要说教师很重要的话,其实家长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童画娃”能画出这些画,离不开她外婆的陪伴和爸爸妈妈的引导,一幅幅作品,都浸透着家人的心血,才使一个三岁孩子够一次次走进画室,画出可供我们研究的画作。
当然,孩子才是主人公,不可代替。
孩子学画,是当今的社会一个文化现象,不容忽视。
在孩子面前,家长里短,也是学术研究重点课题。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以及关注学龄前儿童成长的教育工作者,或许有一定的启发。
2025、10—11于海北草堂
(李人毅 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中国文联《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人民美术网》总编)

霸王龙

无题

鸟在飞 鱼在游

柿子树 (幼儿园作业)

得意忘形画

鸟巢

童画娃在作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