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我们用艺术的方式致敬和平(组图)

文章来源:网易  

2021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的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

让我们用和平的方式反思战争,

用艺术的方式致敬和平。

《南京大屠杀-屠·生·佛》

李自健


李自健 《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油画)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画面当中一个哇哇哭泣的婴儿坐在如山的尸堆上,单手撑着赤裸的死去的母亲的身体,他也是该画中唯一的幸存者;右侧一联为“佛”,一个佛家弟子正在抬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的尸体。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佛】

这幅画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艺术效果到位。军刀的寒光,婴儿的泣诉和滚滚的大江,娓娓道来了这一段惨痛的历史。这幅油画在海外巡展时曾引起巨大轰动,常常见到西方的观众在画前默默伫立,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都泪流满面。

《残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

许江 孙景刚 杨奇瑞 崔小冬 邬大勇 


许江 孙景刚 杨奇瑞 崔小冬 邬大勇 《残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油画)

大型历史画《残日——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由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合作完成。画面上可以看到,真人大小的被虐杀的中国平民和军人堆积在我们面前,而嗜杀的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在“坑”上。这不是一件纪实性的作品:阴暗的色调、惨淡的日影、被屠者坚定凝视的目光、厉声啼哭的婴儿和顽强挣扎的士兵等等,这一切都以其象征性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残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局部)

以许江为首的创作组经过了两年的设计和构思才最终使构图清晰起来。他们曾对作品构思做了这样的描述:从“坑”下向上望,我们每个人都仿佛站在了坑下的某个位置,真实地目睹这样一场血腥的屠杀。坑内死难者的横躺与坑上杀戮者的竖立形成对比。尽可能让日本军队简括,让死难者的身躯表达一种历史性的悲情,以此来震撼人心。城墙和城市的远影点出了屠杀的地点,天上的残日被弥漫的硝烟遮蔽,只隐隐透出黯淡的日影。本构思拟定名为“残日”,一方面指明事件的惨无天日,另一方面指向残酷的日本军国主义。

《南京1937》

周宗凯 周渭淙


周宗凯 周渭淙 《南京1937》(版画)

《南京1937》是国内首部以版画风格的漫画形式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作品,讲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真实故事。作品由国内著名画家周宗凯、周渭淙先生编绘,法国FEI工作室顶级制作团队全面参与设计制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图片选自《南京1937》


图片选自《南京1937》


图片选自《南京1937》

图书策划人、法国FEI工作室负责人徐革非女士讲述了创作背景,她特别强调,不希望读者在《南京1937》中看到过多的民族情绪,这也是夏淑琴老人的意思。而与其让一个中国人带着民族情绪来写一个中国故事,不如让一个外国人用客观的态度来记录这段史实,用距离感来增加真实感。周宗凯在谈到画稿创作时感慨地说:“和平的起点应该是尊重生命。当人类以战争的方式去面对世界的时候,结果是不可控的,罪恶会超出想象。”

《南京不屈》

刘春杰


刘春杰 《南京不屈》 (黑白木刻版画)

版画家刘春杰创作了黑白木刻版画《南京不屈》 ,以此纪念12·13国家公祭日。刘春杰说:“南京大屠杀是不可能从历史的书写中被抹去的,日本法西斯的罪恶不会凭空蒸发。南京是一座悲城,但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南京的不屈是用生生不息体现的。中国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南京更不是旧时代的南京。我们审视那个时代,可以唤起已经模糊的记忆。”刘春杰表示,他作画更愿意遵从内心的感受,更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为什么刻这幅木刻的缘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

吴为山


吴为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雕塑)

2014年12月9日, “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作品为2005年艺术家吴为山创作的大型纪念雕塑。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主题部分组成。


《逃难-求生》


《逃难-老母亲》


《逃难-最后一滴奶》


《冤魂呐喊》

塑造手法中刀砍、棒击、棍敲与手塑的综合运用,满布的雕痕,诉说民族苦难的记忆,刻载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罪恶。雕塑作者吴为山先生创作完成此作品后曾深情地写下诗句并铸刻于雕塑大型纪念碑体:“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其实,除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这些雕塑,还有很多纪念和平的雕塑。下面一起和小编了解一些和平题材的雕塑。

联合国总部:打结的手枪


位于联合国总部花园内,卢森堡于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

枪,作为当今战争的一个典型武器,是战争的象征和缩影。将枪杆打上结,子弹就不会射出枪膛,就不会伤及生命。战争不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我们也永远不想让它再次成为主旋律。而和平,是需要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公民积极去维护的。

诺曼底登陆地:世界和平女神雕塑


2004年6月3日,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于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胜利60周年之际在当年登陆的中心位置落成。

飘逸的绸带,展翅的和平鸽,这尊由我国民族英雄文天祥第24代传人、著名艺术家文元衍(遥远)先生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向世界传达出了和平愿望和“和为贵”的理念。

各地慰安妇雕像


韩中和平少女像:2016年10月22日在我国上海师范大学内揭幕。此前,同样的雕像于2015年10月28日在韩国首尔一公园内揭幕。


这组“慰安妇”塑像于2017年9月22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圣玛丽广场揭幕,塑像包括一尊以首位公开讲述个人经历的韩国“慰安妇”金学顺为原型的塑像,和一尊中国、韩国和菲律宾三名“慰安妇”少女手拉手的塑像。

紧握的双手,忧郁的双眼。本该是花样年华,却经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凌辱。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侮辱和践踏,不仅是针对个人、民族,更是针对人类的尊严。而我们对反人类暴行的谴责是不分国界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铭记中华民族的血泪,吾辈当自强!


责任编辑:娜兰

最新推荐

薪火相传 再续新篇 | 泥人张第五代传人逯彤先生收徒仪式举行

天津美术网讯 著名彩塑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塑代表性传承人、泥人张第五代传人逯彤先生八十寿辰暨收徒仪式6月28日在伯苓大厦隆重举行。在各界领导、艺术名流及众多嘉宾的见证下,八位新徒及两位徒孙尊传统古礼习俗拜入师门,标志着逯彤先生的精湛技艺得以延续,彩塑艺术薪火相传,再续新篇。逯彤先生,字金...21小时前

著名画家潘义奎任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卸任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美术馆官网获悉,潘义奎已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 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潘义奎,男,汉族,1977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美学博士,一级美术师,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三届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一届...2天前

何家英创作《冼夫人像》亮相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日前,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何家英创作的《冼夫人像》作为焦点作品亮相,以精湛技法刻画历史英雄形象,引发业界与观众热议。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江苏省美...5天前

250件古埃及文物将于11月首度亮相香港

中新网香港6月26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26日在港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于11月推出特别展览“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珍藏”。此展将汇集250件来自7家埃及重要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所有文物均首度在香港亮相,其中不少更是首次在埃及境外巡展。“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5天前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内外”兼修的绘画之路——蔡栋绘画艺术浅说

蔡栋 千叶一脉 210cm×190cm 2024年(“看我72变——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创作说明:此图以向日葵为主体,多种杂花穿插其中,用全景满构图的形式呈现,通过大小叶的对比、色与墨的叠加、工与写的结合来丰富画面的层次。落款书体的选择与花卉的用笔力求相融统一。作品取名“千叶一脉”,...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