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杨忠义作品赏析(图)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杨忠义,1962年9月—1968年10月在牟定县文化馆任专职美术工作,画宣传画,兼任图书管理员。在此期间曾先后两次(每次四个月)到云南美术学院离职学习;曾学过中国画、油画。

1968年10月-1976年12月调牟定县政府工作;

1982年9月-1992年5月在昆明金马柴油机厂教书(初中语文),在此期间曾在安徽大学文学院学习两年。

1993年6月-2002年在禄丰金恒建筑公司任工程处长。

2003年7月-2011年在楚雄州建筑公司任总经理。

在此期间曾到云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取得工程师证。

2011年至今退休在家,每日看书学习、写字、画画。

杨忠义作品赏析: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收藏甄选 大家风范——聚焦当代最具市场潜力艺术家蔡祖逖

汕头的晨光里,曾有这样一幅画面:案头摊开的不仅是宣纸与墨砚,还有教育笔记与国学典籍 —— 蔡祖逖先生便是在这样的场景里,将八十余载的人生厚度,熔铸成笔墨间的独特气象。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收藏市场的 “潜力标杆”,从不是因为头衔的叠加,而是那份唯有 “教育者 + 艺术家” 才能赋予的特质:让每一笔线条...2小时前

“劣劣”与“可可”:《服食帖》文本、书艺与文化语境的交融

一、引言:尺牍中的晋人风神与书圣心迹东晋书法,承汉魏之朴茂,启唐宋之精妍,为中国艺术史之枢机。王羲之(303—361)以其“兼撮众法,备成一家”的卓越成就,被后世尊为“书圣”。其作《十七帖》为草书尺牍集成,因卷首“十七”二字得名,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服食帖》列其中第六通,虽篇幅短小,然意蕴宏深。它...8小时前

《国之瑰宝》非遗文化传承代言人——郑国义

在岁月长河的奔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它们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口传心授的技艺瑰宝,更是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然而,在现代文明的浪潮冲击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与消逝的危机。——国之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家”,以坚定的文化使命感,化身传统文...1天前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张贵东 2025

张贵东,号月秋,笔名:水歌。生于1963年,民革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美协会员,文旅部对外交流中心注册画家,清华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毕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全国书画高级研修班3、4、5期毕业。现任职务:中央美术学院客坐教授清华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广东岭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民...1天前

艺术个案研究 | 冯露:“水墨染彩韵”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