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绍君:无原则吹捧令批评变庸俗炒作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其实,比起‘文革’期间和‘文革’前,现在的批评家独立多了。但比起上世纪80年代,独立性 又有所不及。现在有太多庸俗的市场刊物、市场批评,其无原则的吹捧,把批评变成庸俗炒作,把抄袭当作家常饭。我这里说的是‘庸俗的市场批评’,不是指所有 的市场刊物和为市场写作的批评。有把市场之需与学术追求恰当结合起来的批评,把学术品质放在首位而不被利益目的绑架的批评,这是收藏家之需、画家之需、学 者之需,要敢于肯定和支持这样的批评。现在批评家的作用不如市场的作用大,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听批评家的话,也没有多少画家会认真去看批评文章,大家都忙着 挣钱呢。”

——郎绍君说“无原则吹捧令批评变庸俗炒作”

【现在,在艺术江湖说一个人是“批评家”基本等同于说他写吹捧文章在行,说一个人是“著名批评家”大概就是出场费挺高的意思。——续随子点评】


责任编辑:李亮

最新推荐

孟云飞:隐于朝——追忆刘艺先生的风骨与光华

题记:当权力与艺术过度纠缠,当地位成为衡量艺术价值的标尺,艺术便可能失去其独立品格与批判精神。刘艺先生以其“高位不自显”的实践,树立了一种典范——真正的文化担当者,应以服务艺术、服务公众、服务文化传承为天职,而非将平台资源异化为个人名利的工具。刘艺(1931年1月25日-2016年12月25日)在当...5天前

大写意的三重境界

中国画讲究以书入画,书画相融,大写意画尤甚。大写意画的“写”,则是书法之意,写者,泻也。一如坡公为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是也。郭熙在《林泉高致》有云:诗文书画,相为表里。而方薰亦在《山静居画论》中言: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生命,一幅画,画面里有诗意,画家就有了诗心。中国画如此,大...6天前

艺术个案研究 | 田明杰:“笔墨新韵”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11天前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吴瑞祥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

吴瑞祥,笔名小小丫(木人),中共党员,国家高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喜欢诗书画,书法风格独特,作品浑厚质朴,运笔苍劲有力、灵动,承传统书风有古意有自我。人民日报社有评“一展率真 纵横驰骋 ”现为现代艺术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东方文化艺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礼艺术家”文化强国首批高级...16天前

隶欲精而密:孙过庭书论中的秩序与精神

孙过庭《书谱》中“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的论断,以精炼之语道破书体本质。其中“隶欲精而密”五字,如金石镌刻,于千年书法长河中熠熠生辉。其意蕴之深邃,远非仅止于技法层面,更指向书道精神与宇宙秩序的深层契合。一、正名溯源:隶体流变与“精”“密”旨归欲明“精而密”之真义,首当正名...17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