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齐派精神 ——观李厚萱作品有感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偶然看到李厚萱先生一幅早期大写意《寒夜苦读》,画的是一盏燃着的油灯、一卷书,笔墨纸砚,几颗红辣椒,题画诗是这么写的:自小本无勤奋心,家境贫寒如斯情,垂髻方知相无种,厚积薄发大道行。观画者立即被带入一个破落大户之后的农家男孩寒夜苦读,发奋图强的场景。

8fd00de947a3a21f271b3c1f5c46796f_

作为一名精修传统艺术的齐派大家,李厚萱先生一直保持着相当严谨的治学精神。所以每每欣赏李厚萱先生的诗、书、画、印作品,从中你都能够看到他对齐派风格的高度传承和深刻领悟,而即便是在当今艺术界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如此全面而博学的艺术功底与造诣。当今艺坛,往往都是善书者未必善于画,善画者又未必善于印,善印者又未必善于画,善书画印者又未必善于诗。然而,今日的李厚萱先生却是能汇合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造诣集于大成,铸就了令人瞩目的艺术丰碑,更达到了令人敬服的艺术高度,非凡实力,一目了然!

2177f60c55e5202929a60e2c42b1fe14_

深师齐派继绝学,倾注心血树勋猷。若白石老人、李立先生今日得见李厚萱先生取得的艺术成就,其心定当欢欣鼓舞,深感欣慰矣!

d84a5947040883e576a4a93f30abe289_

欣赏李厚萱先生所题写的贵州步道酱酒品牌“步道”二字魏碑体,能够清晰体会到李厚萱先生的书法是有着相当深厚的碑帖功底的,可以说其自5岁蒙幼开始投身艺术领域以来,他便长期沉浸于诸家碑帖,取其神,气唯佳,并一同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取法经验和文化底蕴。李厚萱先生的书法既修于篆体,也作于行草,又用功于魏碑汉隶,是谓秦汉时韵、魏晋风骨兼得矣!就以他的一幅《谒拿破仑像》行草作品来看,书中自是能蒙养一股浩然正气,笔力遒劲似利剑出鞘锋芒寒,撇捺痛快又似崩浪奔雷,用意观之,实乃取二王之根基,魏碑之筋骨,而又不失张旭、怀素之遗韵也!集众家精髓,书虎卧凤阙,不取媚好俗风,但求心手相应,于联络处见章法,更于洒落处见意境,大家书品,名不虚传!

cf173579a754f410a7393e936f3bc0da_

在写意画方面,李厚萱先生也是诚无愧于白石精神!花鸟草虫信手拈来,作品均以传统文人画题材为主,山水、花鸟可谓无一不是有抒发于自家性情!尤其山水,更是能久览自然,感悟丘壑之妙谛,从而将其赋韵于胸中,直绘心中意境!山川秀色,天朗气清,僧俗信步,高士雅会,有绘茂林泉石之苍翠,也见云水飘荡之旷逸,巍峨中见险峻,雄阔中富灵奇。可以说,李厚萱先生是真正达到了情与景会,意与神游的造境高度!写意笔线丰富多变,墨色自然免于绚烂,每一笔的着意都是能构现生机勃发,每一处的造境也都是令人驰目骋怀!合天地造化,寄真情妙理,雅俗共赏,诗意正浓!

11111

李厚萱先生的篆刻作品闻达四方,他的篆刻代表作《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社会主义公民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创作,刀笔下沉,稳健痛快,不事琢磨,天真烂漫,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的美感,摄人心魄,引人入胜,具有超强的美学弘扬价值。把他的作品与其师承渊源进行对照观察,可以发现齐白石大师的篆刻作品在形制与神韵的传承脉络,进而揭示李厚萱先生篆刻艺术的当代美学意义与文化历史定位。尽管李厚萱深受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影响,但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追求,才气淋漓,清新爽丽,高级大气,为国际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747a07b7e26a9ef38648948128b274c2_

魅力满满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齐派精神让人无比仰慕,钦羡。李厚萱先生对艺术的求索精神,已经不是业内常人所能媲美,仅凭诗、书、画、印全面发展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李厚萱先生的天资之高、用功之深!并且,尽管从艺已有数十载,但他却始终都是不急不躁,淡泊名利,置身世外,一边能甘于寂寞求索问道,一边又能涵养情怀立于节操,秒转于经营事业与艺术创作之间,或许对于李厚萱先生来说,镜心于齐派艺术传承,一切的追名逐利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浮云,唯有心无旁骛,淡定从容地游于艺,追求自怡之乐,方才是真正的问道归途和心灵皈依!此诚如元倪瓒所言,是谓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史峰(当代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2024年7月29日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刀痕如河:木魂的呼吸与时间的刻痕——郑方杨先生

木雕艺术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仪式,而刀锋正是这仪式中最直接也最真诚的语言。在在郑方杨先生那里,刀痕远非粗暴的征服,而是与木纹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木的肌理是自然写下的诗行,先生以刀为笔,或顺应或打破那些蜿蜒的纹路,让木的秉性与人的意志交织共生。令人惊叹的细节处,是先生将木料中天然的裂痕或结节,巧妙化为衣袂...12小时前

陈迎平·关于书法绘画性的探讨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张巧慧的“论陈迎平书法”一文,让我看到了一个书家,在熟稔帖学精华之后,对师承与思变进行着新探索而呈现出的学术新貌。文章就“斯人斯文”等方面作出了入情入理的论述,凸显书髓真谛,现发表在这里,以飨读者。陈迎平是当代中国画坛上书画同修的艺术实践者,他在山水画领域开创新风,就是以书入画...17小时前

木亦能言亦人生 ——方江鸿印象

方江鸿近照方江鸿作品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方江鸿的工作室里,有一方放大印章,刻的是“言木人生”四字,其印出自西安篆刻家马旭亮之手,寥寥几字,道出方江鸿从事黄杨木雕艺术的心路历程——方江鸿者,浙江千岛湖淳安县人也,自幼聪颖好学,痴书迷画,尤对刻木刊石情有独钟!十七岁即入同乡老艺人方光忠门下,系统学习木雕...19小时前

神形并茂,入木三分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郑胜宁

郑胜宁,1943年出生,籍贯浙江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第二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产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19小时前

清无法师:笔墨丹青见禅心,书画人生悟菩提

在佛教的浩瀚世界里,法号清无承载着独特的意义。清无法师说:“从佛教来讲,从禅宗来讲叫出淤泥而无染,清净无染,所以我出家以此为号,这个号是对自己的心性体悟。”他的人生轨迹与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展现出一幅独特的修行画卷。笔墨见禅意清无法师,法名真常,字大旻,号清无,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第七十一代...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