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叶向礼:“彩墨诗韵” | 202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郑竹三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叶向礼,1963年出生于江苏沙洲,祖籍浙江德清莫干山麓,现居杭州。号莫干山樵、望湖斋主。现为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收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当代中国画名家,师从张寅彤先生、李腾先生学习中国画,追求艺术,孜孜不倦。擅花鸟,尤钟情于荷花,所作彩墨荷花将中国画笔墨功夫与西方油画色彩元素相融合,创作出更富东方禅意与现代性面貌的彩墨画作。

作品参加卢浮宫国际艺术联创巡展等展览,政府先后设立湖州吴兴区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叶向礼百荷艺术馆”、莫干山镇风景名胜区“瓷板画艺术馆”,展示叶向礼书画作品与瓷板画藏品,助力乡村文化繁荣。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宋•吴可《学诗》

我喜欢这首诗,乃是指学诗须有似参禅的功夫及境界。诗为文学的最高境界,禅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它们的共通之处则是均须不计年的竹榻蒲团之时空,方能渐悟入道。诗人如是方能进入无我之境成妙诗,参禅者方可修至般若境界。

《傲雪》130.5cm×64.5cm

作为中国书画家、诗人与参禅者,非几十春华秋实地读书、写字、画画,及“外师造化”以“中得心源”,使人生为艺术而奋斗、而创造、而了得,方能超然常规,超越世俗,超脱束缚。 

《光华》115cm×52cm

我和叶向礼先生相识相知几十年,素知他是一位谦谦君子,更是一位艺术工作者,是有一股磁性般的友人。如是他的朋友之广、之好,亦为我们这个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群体中的一道风景,并为人赞美与注目。 

《和风清韵》138x68cm

叶向礼先生对于中国画艺术的创作始终如参禅般的钟爱与钟情,这个艺爱是他天性的一道景风,于是他于春夏的奋笔至秋冬的艺游,始终本着一颗平常心而为之养拙,为之以酷爱艺术的初心。这个情则是向礼先生对大自然万物情感多维度中的一个艺术至情与至诚。有着至情至诚心意的艺术家,必然能入他所选择的艺术门类深化之,并为之以文引领之,达至以艺表达心性之中真善美之追溯,以完成个性化“文以载道”的善愿!吾观叶向礼的艺术人生即如是也!

《生机》69cm×137cm

叶向礼先生钟爱艺术,为之陶冶情操的一个法式,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传承而入道的,例杭州太守苏东坡先贤是一位大文豪、大诗人,亦为创造性的大书法家与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是篆刻与书艺大家,同时也为杰出诗人。杭州这个古吴越之地,素来地灵人杰、名人辈出。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构成最以文化为最、为高、为上,而且依恋着文与艺的融合而为之昂扬。

《荷之精灵》 52cm×96cm

本文推荐的当代中国画青年名家叶向礼的艺术之规,则是以佛学《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理来指引着他的中国画道,这个画内之禅与画外之境的契合、构建,乃是叶向礼图画的修为之本质,也是叶向礼图画风格的元气。盖凡能成就自我的艺术家,必然是具有学术、思想及苦功修炼的艺术达人。然而要成为一位“松柏老而健,芝兰清且香”的功深品清之艺术家,非要学术引领不可,且是须有哲理美学的导向,涵以功力之意志。写此是为梳理出叶向礼先生写画构象的这一途径应作如是观!要自然达至芝兰清香式的画艺,必须是一位品德高雅之人,即人品高、画品不得不高的这一思理。吾与叶向礼友好交谊的几十年中,叶向礼先生是一位具有“明月一壶酒”之品行人。

《秋寂》102cm×73cm

叶向礼先生的画,选择了“荷花”作为写图成像的主攻方向。此则何为如是,应有三种因由:一为叶向礼久住钱塘西湖,而钱塘西湖历来以种植红荷著称九州,那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颂荷诗,深深地印入他的心胸之中,这是自然物象的构和;再者便是拜读了中国众多大书画家以荷为题材的作品,诸如近代的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诸乐三、吴湖帆等,均为以荷造艺之妙手与神手,于是近朱者赤,造成了叶向礼画荷的艺术因缘;其三,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正符合叶向礼做人的准则,以荷作为艺术人生的造化之源与吐纳之气象,此甚为人艺同品的追求目标也。况且荷花之清乃佛学中和竹之高节同为比喻的信物而令人敬仰!

《莲之幻境》99cm×65cm

写荷画荷,需要熟悉荷的姿态,那出水芙蓉之婀娜,最为撩人,这个婀娜之荷姿也为文人所喜欢的风雅之姿,也是叶向礼画的最多的荷美姿态。这个荷姿极像中国人最崇拜的观世音大士之姿,故而叶向礼先生赋予荷以形象思维,以荷美之姿映射观世音菩萨圣像,并为之乐而不惫,彩墨始修,光彩而照人。这种人格化的艺术塑造与隐喻,当是中国文化中形而上的重要表达。

《空灵之境》97.5cm×63cm

叶向礼先生于荷画的钟情是多维度的。他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他对初夏清和清光的一份真淳表达。画图中的清新之感也是向礼对绿水青山时代的一份赞礼。

《视心如莲》136×34cm×4

他和夏荷做深深地对话,又奔放地在炎热的阳光下画夏荷的歲蕤,是人的精神和大自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相呼相映,这种西湖盛夏之美是炙热的、洋溢的,亦为神飞的。于是画的多彩变换是阳光移动和水波流动的交响乐,也是我们这个盛世时代的一份大美写照。

《水目》26cm×25cm×4

叶向礼先生画夏荷的情致之高,是以他为艺而生的雄心而定向的。为了神融笔畅地挥毫,他同古之贤者相交,废纸三千予以否定之否定地筛选与精选作品,这是由作者的品质与美德所决定的。于是画夏荷之茂盛、之风神、之深厚,是叶向礼先生画荷的美学主旋律,亦唯此才能使其心满意足,有“得意忘象”之作。

《睡莲》97cm×64cm

要画出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盛夏荷花景致,对画家来说是一个恒定的艺术命题。想廿年前我陪同陈家泠兄于酷暑的西湖曲院风荷,冒着39P以上的高温坐着小船深入闷热的荷丛去观荷、品荷、写生荷,那是一份感动自己的造化之记忆与寄情。叶向礼先生也必然如同我们的这个研道之样式,而画岀夏荷之生态、夏荷之奔放、夏荷之映日,而为艺术人生之快慰。他的这类荷画系列最能表达他对荷花的精诚与乐道。

《万物共清辉》96cm×62cm

杭州素为艺术的摇篮,那种热烈而温柔的文化气息可谓弥漫于吴越之地的天、地、人。于此,叶向礼作为艺术群体中的一员,自是有着“云水襟怀,松柏气节”。久久地在中国文化艺术之高地耕耘,定能渐渐地登堂“中西同构”(笔者美学)之艺术领域。由是西为体、中为用的这个图像之美,亦自然而自信地进入到向礼先生的荷画之中。

《悟静》96cm×62cm

叶向礼先生的荷画系列,既有着国画的笔性之艺,也加入了五彩缤纷的光彩之美,这类画在光的映影下,便如有着西方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之图像美。这无疑是画艺的拓展与心灵感受的碰撞之果,也必然是这个美好时代中的一束艺术本相。

《新放》 101cm×52cm

叶向礼先生也画秋天的枯荷与残荷,因为荷的春、夏、秋、冬之姿,在他的眼中均是无比之亲切和优美,况且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格,已浸透到向礼先生的心脑之中,并认同之为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以诗为赞叶向礼先生荷画:

包容率直和柔媚,风格如诗夥盛唐。

正见中华融世界,百花齐放沐春阳。

——郑竹三

画家、书法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辛丑元宵节大吉,记于钱塘三里新城

109cmx63cm 2014年 

99cmx52cm 2012年


责任编辑:一凡

最新推荐

气象清阔淬炼笔墨——张大之花鸟写意画赏析

如同那多情的诗人于平仄中一叹三转般,张大之老师(又名张浩益)用他笔端氤氲的水墨,决裂阴阳冲破玄冥,创造出一幅幅离披的青青藤蔓与烂漫的花光树影。笔锋跳转间,他将骨子里吴越水乡的细腻灵动,自然地施之于他的大写意画中。虽寥寥数笔,亦可想见其为人。观其画作,笔触东西纵横,磊落如冲天剑戟,笔势却于顾盼中透出些...5小时前

艺术个案研究 |叶向礼:“彩墨诗韵”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7小时前

大美中国|新时代书画艺术家经典推介:画家陈来国

【艺术简历】陈来国,湖南宁乡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长沙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绿荫》124×244cm铮铮铁笔树风骨 奇崛峭拔墨精神——我对国画山水创作中精神境界的实践与思考引言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积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延续传...1天前

刘玉来:《萧斋习书所思五首》

一焚香日课乐悠悠,过隙白驹纸上留。他日回眸寻足迹,苍茫如梦却难求。二日课一篇君请看,书斋信笔雅难言。但求笔力能扛鼎,哪管容颜横纵宽。三书道于今成乱弹,娼门恶少任翩跹。人间丑美成颠倒,擒贼还需拜祖先。四文章需用字,字乃论文奴。若欲明事理,心清是坦途。五书道法森严,堂皇品德先。昂臧多傲骨,坦荡立人间。1天前

山水有灵 鸿笔点晴——李建军的丹青世界

【艺术简历】李建军·笔名(晓鸿):先后毕业于河西学院美术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究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酒泉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幽壑泉声》向古典精神致意——读李建军的画在本世纪中,睿智的画家开始理性的窥视传统这...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