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无法师:笔墨丹青见禅心,书画人生悟菩提

文章来源:华艺元界公众号  

在佛教的浩瀚世界里,法号清无承载着独特的意义。清无法师说:“从佛教来讲,从禅宗来讲叫出淤泥而无染,清净无染,所以我出家以此为号,这个号是对自己的心性体悟。”他的人生轨迹与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展现出一幅独特的修行画卷。

笔墨见禅意

image.png

清无法师,法名真常,字大旻,号清无,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第七十一代后裔。清无法师从小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是先天性的对这书法有特别的感情,所以从小也学习书法,研究书法”。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书法的热爱促使他不断探索和学习。在古旧书店中,他偶然看到了弘一大师所写的经文,“一看这个字当中就透出一股这种清净超脱,与翻本书法、碑刻书法起有明显的不同,有一种特别摄化人心的这种超脱之气”。正是这次邂逅,让清无法师对弘一大师的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而研究弘一大师的生平,最终影响了他出家的决定。

image.png

清无法师编撰的《弘一大师墨宝遗珍》样书

书法和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书画同源,书法跟绘画,它作为文人高僧修行过程当中的一种表达,有着净化人心、引人入道的潜行性”。

中国的书画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佛教高僧在书画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我们佛教高僧在历史上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数不胜数,例如隋朝的智永禅师、唐代的怀素、近代的弘一大师都在中国书法史历程中添加了璀璨一笔,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传承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image.png

弘一大师早期魏碑体风墨宝 清无法师供图

弘一大师的一生,是清无法师常常提及的。弘一大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经史子集、文学、音乐、书法、篆刻、绘画、教育都是全才”。赵朴初老居士曾用两句诗评价弘一大师的一生,“无尽珍宝共世眼,一轮圆月映天星”。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艺术追求。

image.png

弘一大师墨宝 清无法师供图

书法对于弘一大师而言,是修行的一个重要途径,“书法不单单是一门艺术,它包含了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于宇宙天地万物,人生缘起、宇宙缘起,宇宙万物生成的原理的一种认识在里面”。而清无法师在研究弘一大师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image.png 

弘一大师墨宝 清无法师供图

在艺术追求上,清無法师认为中国画与西洋画有本质区别。中国画强调“形神兼备”,注重对人物精神和气质的表达,而西洋画则更注重写实,以真实的人物为模板进行创作。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弘一大师在年轻时也曾赴日本学习西洋画,“他是怀着理想去的,所以在日本去拜了一个西洋画的美术老师,学习西洋的水彩油画”。然而,在学习了西方美术之后,他最终选择回归中华文化,因为中国画所蕴含的“道气”和精神境界,是对宇宙万物根源的理解。

image.png

李叔同(弘一大师)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中国最早的人物画,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他画中的曹植以及洛神的人物形象都是他想象出来的”。清无法师认为,西洋油画虽然写实,但缺乏中国画所蕴含的审美内涵。

image.png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

清无法师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佛教精神的领悟。他相信,书画艺术能够净化人心,引导人们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image.png

清无法师鉴赏书法作品

正如他所说,“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怀着崇敬之心,去爱护它、去鉴别它”。就像清无法师给华艺元界的提字“拈华指归,明心见性”一样,在这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科技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而坚守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image.png

image.png

清无法师为华艺元界题字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清无法师:笔墨丹青见禅心,书画人生悟菩提

在佛教的浩瀚世界里,法号清无承载着独特的意义。清无法师说:“从佛教来讲,从禅宗来讲叫出淤泥而无染,清净无染,所以我出家以此为号,这个号是对自己的心性体悟。”他的人生轨迹与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展现出一幅独特的修行画卷。笔墨见禅意清无法师,法名真常,字大旻,号清无,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第七十一代...2天前

韩敬伟 | 中西绘画融合的实践者

韩敬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主要绘画作品获奖情况:曾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牌奖;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牌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铜牌奖。主要教学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讲《山水画技法》被认定为首批国...3天前

造化自然见精神——雁山八贤之金胜智印象

金胜智近照金胜智作品生命源于自然,艺术源于自然。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者,天地万物,宇宙星河也。心源者,胸襟才学,笔墨性情也。金胜智擅长写意花鸟,尤喜酒后挥毫。他的作品构图巧妙,巧拙互用,虚实相间。用笔大胆洒脱,变化多端,所作花鸟藤萝,自然天真,笔墨灵动,自然造化,笔墨性情,皆浮于纸...6天前

“昆仑石刻”应为秦代刻法与书风

【学术争鸣】作者:冯立(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从现在披露的照片来看,“昆仑石刻”以单刀平铲方式刻就,文字在字法、字形上规范合理,整体章法布局错落自然,并结合同时期石刻、诏量、玺印、陶文等不同类型秦文字作品综合考察后,我认为该石刻的刻法为秦汉时期的普遍刻石方式,...13天前

谈“昆仑石刻”涉及书法史的一个常识性问题

【学术争鸣】单纯地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昆仑石刻”,最直观、最简明与不可更易的信息就是文字本身。其中涉及书法及书法史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有必要讨论,对于秦篆(小篆)、斯篆、秦诏版、缪篆、玉箸篆等书风的更易,确实需要进行更精确地辨析与考察,弄清篆书书体演变的历史真实,最终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关于“昆仑石刻”...1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