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博物馆学“点蓝”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张体义

8月16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清凉一夏”系列活动推出景泰蓝非遗体验专场,让市民通过“指尖点蓝”,体验传统匠心与现代创意的碰撞。

在该院考古博物馆活动现场,12款造型精美的铜胎发簪整齐陈列。参与者领取材料包后,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以画笔蘸取特制彩砂,为发簪精心着色。

“景泰蓝工艺制作需经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等多道复杂工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本次活动聚焦点蓝环节。材料包中的色彩原料 还原景泰蓝经典釉色,让参与者模拟传统工艺精妙,感受珐琅艺术魅力。

活动中,不同年龄和身份的市民均展现出浓厚兴趣。市民李女士专注地为缠枝莲纹发簪调配颜料。“调配颜色很有讲究,色彩的浓淡、颜料的用量都需仔细把握。”她表示,这样的体验加深了自己对传统工艺的理解。一旁的上班族刘女士选择了简约的牡丹纹发簪,并在传统纹样中融入了现代渐变色的创意设计。

活动现场,亲子互动的温馨画面随处可见。为完成学校的“寻根”作业,吴女士专程带着8岁的女儿来参加活动。吴女士表示:“孩子对传统工艺很感兴趣,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体验结束后,母女二人还前往该院考古博物馆展厅,兴致勃勃地聆听了义务讲解,渴望汲取更多文化养分。

“我们精心策划这样的体验活动,就是要打破非遗技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模式,打破静态展示的局限,成为可亲手体验的活态文化,实现从博物馆的展品走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据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清凉一夏”暑期系列活动还将于8月下旬陆续推出古法造纸工坊、考古人讲考古以及“城市考古体验课堂”等精彩活动,持续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从生活褶皱里采撷诗行:每一句都藏着滚烫的灵魂

作者 吴敏,1967年生人,祖籍内蒙古赤峰市。高中就读于宁城县八里罕中学。1986年考入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后在赤峰蒙古族中学任教!平时喜读清新深婉的好文,作品曾在女友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青年文学作品大奖赛”中获奖!喜欢独处,热爱大自然;岁月渐长,对传统文化充满敬畏!家中兄...17小时前

在考古博物馆学“点蓝”

8月16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清凉一夏”系列活动推出景泰蓝非遗体验专场,让市民通过“指尖点蓝”,体验传统匠心与现代创意的碰撞。在该院考古博物馆活动现场,12款造型精美的铜胎发簪整齐陈列。参与者领取材料包后,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以画笔蘸取特制彩砂,为发簪精心着色。“景泰蓝工艺制作需经历制胎、掐丝、点...1天前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已是92岁高龄。92载的风雨,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岁月辙痕。如今的她,身形不再挺拔,步履不再稳健,曾经明亮的眼眸,也逐渐变得黯淡。这几年,我临近退休,探望母亲的时间渐多,但终究未能承欢膝下、陪伴左右。每每与母亲作别,心中总有一种担心、一种不舍、一种愧疚。母亲黄氏,出生于乐清湖头乡西宋村,黄...1天前

“讲长城 写长城 画长城”大型长城主题国际艺术巡展第七站——走进河南新乡市卫辉赵长城

活动时间:2025年8月8日-14日活动单位:北京董耀会长城文化工作室、北京艺术天成书画院、河南新乡市卫辉化工有限公司、河南新乡市辉县王井村书画家:徐健:北京王雪涛纪念馆馆长,文博学院研究员,兼职教授魏殿松: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1天前

守艺人|李昊:万物皆可雕 片叶见匠心

在信阳一位非遗传承人手里,一片普通的叶子可雕万物,而且揉而不烂,他到底施了什么魔法?又有怎样的故事?8月10日,记者沿着信阳市平桥区小桥胡同的青石板路,穿过挂满藤蔓的青灰色砖墙,行至胡同深处,一扇木门隔开了喧嚣——这里就是平桥区非遗传承人李昊的工作室所在地。推开木门,李昊正俯身于工作台前。阳光斜洒,...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