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艺自11岁起习舞,从故乡黑龙江哈尔滨来到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系学习,毕业后考取了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现代舞专业,大四那年来到当代艺术重镇纽约,在纽约州立大学完成了本科的学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舞者是婧艺最重要的身份之一。直到新冠病毒的爆发,与很多生活、工作被按下暂停键的人们一样,婧艺也在这个契机下开始重新想象未来的可能性,并开始思索自己与外在空间、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她开始重新审视摄影,这一在过去只是被她当作兴趣与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或许这可以成为自己新的表达出口?带着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影像艺术的探索欲,进入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摄影。而三年过去,摄影师与视觉艺术家已经与舞者一同,成为敬意新的身份符号与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这些角色各不相同、但相互作用,催生出与她本人经历紧密相连的创作主题。
在学习舞蹈期间,婧艺就热衷通过镜头探索自我与身边的世界。在这尝试的过程中,她发现一张照片记录下的远远超过一个凝固住的瞬间。一张有着边界的照片中的画面可以从原本框架不断向外延伸,给予观众超出其物理面积与像素数值的信息、情绪、含义。一个被镜头偶然捕捉到的肢体动作在光影、时间等诸多元素的影响下,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与情感联想,诠释出无数种可能性。
身为舞者,婧艺对于身体作为客观存在与自我意识的承载的多重身份有着更加细腻的理解与体悟,身体也成为创作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婧艺开始对人类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关系这个西方哲学中的经典议题产生兴趣。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哲学家梅洛·庞蒂曾用手与手的触摸来打比方:“当我的左手和右手相碰触时,右手有碰触左手的感觉,左手有碰触右手的感觉,但这两种感觉却混沌而不可分 — — 在这里,我身体的两部分互为对方的主体,也互为对方的客体,我的身体向自己显示自身,达到内在与外在彼此交融的状态。”
Is this it, 2020
在她最初的摄影项目作品“Is This It”(2020)中,她将自己的身体提取出来,令其片断似的出现在画面之中,以“他人之眼”重新观察、凝视。在之后的作品“It Goes Inside”(2021)中,尽管依旧在探讨身体表面与具身体验,画面中已经不再有任何身体部分出现。“It Goes Inside”聚焦的主题是皮肤表面上的伤疤。肌肤作为身体的表面结构,不仅是展现、记录身体体验的“档案馆”(Archive),同时也是人体与外界相处、互动的“界面”(Interface)。每一具身体的肌肤,都记录下这具肉身承受过的关怀、伤痛。肌肤自身也在整个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变换、或是被暂时毁坏、或是重新生长。婧艺将打印出的大幅皮肤疤痕的照片覆盖在了常见的公共设施上、放置高度城市化的的社会情景之下,通过一种超现实的方法令身体与其所处的现实物质环境直接产生对抗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