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NFT艺术交易的碳排放,是一种必要的浪费吗(组图)

NFT艺术交易的碳排放,是一种必要的浪费吗(组图)

2021-10-09 13:2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21年,浦江灯光秀。

2021年,浦江灯光秀。

这让人回想起2012年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论争。在当时,“当代艺术不环保”的批评看上去甚为“可笑”。但当我们将这句批评从其原初语境中抽离出来,将其中笼统的攻击具体化到种种艺术活动中的碳排放代价之时,艺术是否事关“环保”、是否需要“环保”的争论,阴差阳错地因加密货币、NFT交易与数字艺术的现实而变得值得深思。

艺术家倾向于将艺术中的“不环保”视为不得已的代价,甚至是一种必要的浪费。在为“浪费”辩护的语境中,人们往往援引人类学家在原始部落中发现的“夸富宴”(potlatch):通过非生产性的行为,耗尽自己过剩的财富,以赢得其他社群成员的尊敬。问题是,在加密货币为NFT交易乃至数字艺术提供语境中,那些非生产性的耗散行为——按照任意的约定,花费大量能源寻求产生特定散列值的“区块”密钥——所换取的远非尊敬,而是财富。类似情形也存在于某些艺术家身上。他们自愿地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以至姓名转换为一个商标,放弃了艺术创作中与物质打交道的生产性,而是像经营一个品牌一样经营自己的“人设”。他们不再从事生产性活动,而他们在委托、代工中所耗散的财富、动用的资源,最终给自己赢得了更多财富。

在这个意义上,比加密货币以高昂的环保代价“绑架”数字艺术更值得担忧的,恐怕是一些艺术活动先就已朝着这样无尊严的耗散蜕变;而加密货币和NFT的出现,更像是对这种局势变化的回应,试图以交易的喧嚣遮掩作品中艺术价值的某种缺位。如放大器般,它以流通环节高耗能的“外部性”,展现出“夸富宴”论者有意无意忽略的一个事实:耗散的代价并不等于“浪费”者支付的成本,它还包括全社会为此付出的无从追讨的代价,而碳排放或许也只是其中之一。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