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鼎天鬲地带您穿越回古燕国(组图)

鼎天鬲地带您穿越回古燕国(组图)

2015-06-26 08:59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鼎天鬲地带您穿越回古燕国

一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观看西周青铜器復鼎。

3000年前北京已有排水系统

昨天的展览中,一段貌不惊人的陶制圆筒,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原来,这竟是一节排水管。

“3000多年前的燕国都城,就已经有了排水系统,不是简单的挖沟渠,而是做成水管。”房山琉璃河遗址发掘专家田敬东介绍说,这些陶制水管一节一节头尾套接,连成长长的管道,应用于古燕国大型宫殿,很好体现了上古时代人们的建筑智慧。

这节陶制水管出土于房山区琉璃河镇,该镇以河命名,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都流经此地,与北拒马河交汇,而大石河下游就是“琉璃河”。古时,从 中原北上大漠,或者从大漠南下进入中原腹地,都要经过琉璃河地区。这个普普通通的镇子,就是北京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地方。现在,燕都遗址还有很大一部分 沉睡在该镇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地下。

此次展览选取了4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琉璃河古燕国出土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并一直珍藏在首都博物馆的堇鼎、伯矩鬲。两件重器,从造型上就很是抓人眼球。

“堇鼎”,是北京地区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内壁铭文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伯矩鬲”,则是目前全国惟一一件造型如此奇特的青铜器,器具之上坐拥7个牛头,牛头造型与青铜鬲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是一件国宝级青铜器。

史料记载,那时的“鬲”一般为陶器,用于煮粥,最早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炊器。鬲的发明,标志着我们祖先的食物正式从生食进化到熟食。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