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秘密花园》填得好也跟艺术关系不大(图)

《秘密花园》填得好也跟艺术关系不大(图)

2015-08-13 12:23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史方方在过往的教学中,一直强调美术对儿童情绪释放、内心引导的重要作用,希望美术 成为儿童表达内心情感世界的途径,但在对填色绘本的心理治疗效果方面,她回应得相当谨慎:“我觉得会有一点帮助,但帮助不会是很大,因为它毕竟是很机械的 一个涂色活动,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要集中精神,对平复情绪、学习色彩搭配这些方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要提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我还没有发言权。”

理 论上讲,机械填色确实有可能让我们减压,因为这种活动可以带来flow的体验。Flow是心理学家米哈伊·奇克森米哈伊提出的概念,国内一般翻译为“心 流”或“福流”。它是说,当我们完全沉浸在某件事情上,进入忘我状态,连时间的流逝都忘记的时候,会有幸福感产生。关键词是沉浸与注意力高度集中——任务 有明确的目标、有清晰即时的反馈、能提供一定的挑战又不至于难到让我们怀疑人生。

对照一下这些条件,填色都能满足:目标足够明确,就是 在黑线格子里面涂上颜色;反馈足够清晰,画得好不好一目了然,还能发朋友圈收获一群点赞;挑战也存在,就是要求耐心和色彩搭配的能力,但也并不太难,足够 让我们进入flow状态,忘却日常的烦恼——其实,阅读、运动、工作、玩游戏、艺术创作都有可能带来这种体验。

换一个角度看,在心理治 疗的范畴中,艺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方式,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涂色的方式,如曼荼罗疗法,就既可以自由绘制圆形曼荼罗来表达内心感受,也可以在绘制好的圆 形中自由涂色,疏导情绪。不过,据了解,这类色彩治疗通常会给绘画者很大的空间随意发挥,并不强调边缘的整体和配色的美观,重要的是真实表达自我情绪。因 此,部分心理师担心,细小而琐碎的填涂空间,与他人作品的比较心理,可能会给不擅长此道的人带来压力。

成年人尚且如此,对于孩子来说, 更加难以坚持几个小时机械填涂的工作,他们往往会把笔触延伸到边界之外“画出格”、交叉使用两种或多种彩铅彼此覆盖,把画面弄得一团糟,甚至因为情绪烦躁 而无法控制力道,戳坏纸张。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释放的效果,不一定比不上规规矩矩的填色呢。要知道,多数艺术治疗方式,包括唱歌、泥塑、涂鸦等, 都会强调“自由挥洒”,越少的约束,越随意的表达,效果越佳。

美院教授:

说说艺术细胞这件事——机械重复跟艺术没关系

在当代艺术的视角中,“人人都是艺术家”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这一次它也出现在以《秘密花园》为代表的填色书的宣传语里。不少人认为《秘密花园》比其他填色书更受欢迎的原因是,给人更多的发挥与想象空间。对此,中央美术学院的杨忠老师并不赞同。

杨忠在接受中青阅读采访时表示:“涂色书热销的另一个原因是,让大家觉得自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变得很艺术。可是只在线框里重复性的涂色,跟美术 没有一点关 系。色块是别人画好的,铅笔是伸手可得的,这个过程中只有机械地重复,没有任何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真正的艺术是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杨忠的建议是,千 万别让孩子和大人一起涂,“这种扼杀想象力的做法和艺术背道而驰。”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