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此画时,乾隆早已不住在重华宫,”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十三年,与其感情深厚的富察氏皇后崩逝,“此后,重华宫一直按照乾隆与富察氏一起居住的房间原貌进行布置,其中还陈设着他未登基时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及康熙、雍正两位皇帝赏赐的礼品,可见他对那个美好时代的缅怀。”
除了与乾隆皇帝的鹣鲽情深,乾隆生母崇庆慈宣皇太后对富察氏也是赞赏有加,《清实录》中就有其“上奉圣母崇庆慈宣皇太后敬体欢心,深蒙慈爱”的记载。杨小军认为,正是由于皇后与乾隆皇帝的鹣鲽情深,以及乾隆与母亲在此地有诸多共同回忆,所以重华宫才成为了圣母皇太后宴饮之所,“自富察氏崩逝后,乾隆几乎每年都要奉母后之命在重华宫侍宴,这也体现出母子二人对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共同缅怀。”
回归故地 因缘巧合
在文物普查的过程中,保管员要对每件文物进行详细的图像采集、文档建设,借着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杨小军注意到,这件作品的用纸很“不一般”。“纸面不太光洁,有草状长纤维,纸纹略宽,符合前代写经纸的基本特征。”仔细查看,纸面上可清晰辨认出蓝色的字迹,经过透光辨认,可以肯定为雕版印刷的经文。
杨小军告诉记者,乾隆皇帝创作时有选择纸张的习惯,因此创作这件《岁朝图》很有可能使用的是古代写经纸。“在乾隆现存的作品中,就存在这种现象。比如,《临三希文翰》使用的是宋笺、《行书大宝箴》卷使用的是宋代明仁殿纸等等。”乾隆皇帝不仅喜欢用古纸创作,还常会根据绘画或书写内容选纸,为的是纸张与内容更和谐、可观。“如《消夏图》要使用冰纹笺,《行书万泉庄记》用的是山水纹笺等等。”
杨小军认为,艺博馆藏的这幅《岁朝图》也极有可能是乾隆皇帝精心挑选的前代祈寿经文用纸,“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无量寿经》等等,”其用意就是为了寄托对母亲长寿安康的祈望,同时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每年至少一两件的创作数量,大同小异的描绘对象和构图结构,似乎让人们觉得这类题材无足轻重。但倘若我们将绘画的内容和题画诗等结合起来,就常常会发现画面本身难以捕捉到的史实与真相。”而对历史与文物的重新审视和认识,让文物深刻的内涵更为人所知,正是文物普查的意义所在。
采访将结束时,杨小军提到了关于这幅画作的一个小趣闻:“这幅画自北京艺术博物馆成立后,由北京市文物局调拨给万寿寺内的北京艺博收藏,万寿寺是明清皇家祝寿的地方,乾隆帝也曾为生母过寿大修过万寿寺,并留下了《御制重修万寿寺碑记》。这件为母亲祈寿所作的《岁朝图》,因缘际会地收归艺博所藏,历史的巧合总是这样让人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