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组图)

洞若观火:房义安评艺术家那危作品(组图)

2018-01-02 11:42 文章来源:亚洲艺术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那危 《竹石江山图No.2》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  200x150cm 2015那危 《竹石江山图No.2》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  200x150cm 2015

那危 《观听图》 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  116x91cm 2016那危 《观听图》 布面油画、绢本中国水墨  116x91cm 2016

那危的不少近作,例如风格优雅的系列《竹石江山图》(2015– 2016),都跟他较早期的山水画作有所联系。但他表示,很多类似的作品“并不是真的山水画。我们倾向把这种风格说成文人画,用以明志,在画中抒发情感。”

那危的艺术成就,部份源自其用色之高超:浪涛由柔和的蓝色、黄色化为鲜明的深红色,深灰色的耳朵,锈棕色和黑色的竹子。艺术家决定用哪种颜色,决定怎样用,都有其历史原因。“我在近作中决定用哪种颜色,用哪种画法,方式跟中国传统文人画有点相似,”那危说,“有些颜色在主观上代表着某种特定想法。我的颜料是工业产品,有些很鲜亮活泼,但(在画上) 看起来是冷冷的。”

不过,在我看来,当人看到《竹石江山图》时,画中自有一种极其人性的触感。人会感觉到艺术家创作时,带着青春活力去追寻其艺术。这些作品背后有着一股古朴之意,包含了大自然中不屈不挠的物理元素,例如竹子、磐石,和水的能量。最为有力的例子莫过于《红潮图》和《荷潮图》(2016)〔见封面〕,世界的自然元素征服人类,一刹那冲走一切。那危认为这个对永恒的描述十分有力刺激,不过他并没有刻意将这个特质植入其作品。据他所说,这是“自然发生的。我绘画时并没有刻意追求什么东西。动笔前,我会有个概念,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哪些图像应该出现在画中,哪些则不会。”

《观听图》的前景有一撮超现实的耳朵丛,好像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近期作品中的超现实特质只是作品的一面,”那危说,“我的作品结合了很多视觉语言,我把所有元素都混乱地结合在一起,再重新排序,表达自己和其他人对中国社会的感受。”

那危最好的作品中,有不少都用丝网印刷印上条纹,切割画面,这种手法不但令画作带着奇幻的网格图案,让人要透过网格去观察那危的自然观,也让人用另一个角度去看山水和时间的流逝。这些线条组成脆弱的栅栏,我们只是自然转化的恒常观察者,永远在外面看着这个世界:永远缺席,永远不曾与大自然作亲身接触,这种必需的接触是大自然的呼唤,让人更为人性化。

“我早期的山水画作,”那危说,“会说禅,会说作为一个人,如何克服欲望,如何对舒解有所渴望,以及善恶的概念。而我近年的作品则倾向展示我对社会的种种感观,并由经历和历史的角度质疑历史残片的准确度。”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