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组图)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组图)

2018-06-11 11:2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胡建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明 陈洪绶 杂画图册2明 陈洪绶 杂画图册2

明清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此数百年间,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已逐渐发展至成熟。赏石之风更为普及,奇石成为园林、书斋不可或缺的点缀品。明代精致的审美理念,也深刻影响到造园选石与文房赏石,文人亦追求“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式的空间之美,明末清初《闲情偶记》作者李渔的“芥子园”即取此意。晚明文震亨《长物志·水石》云:“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也强调以小见大的意境。在绘画领域,赏石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画卷之上掺杂了雅俗共赏的市民趣味。明代图绘赏石的文人画家尤以文徵明、米万钟、陈洪绶等人为代表。

文徵明的《真赏斋图》构图简洁别致,用笔苍润秀挺,最引人注目的是图右画太湖石一组,展现出一片蕴藉清幽的天地。湖石嵯峨多姿、密皱多孔的形态颇具南太湖石特点,而行笔略带夸张与稚拙之感,工中见拙,行利相兼,具有一定装饰效果。这种写实中带装饰性和精熟中见生涩味的画法,反映了明代文人画喜新尚奇的追求,也使山石绘画在文人意味之外,平添一份亦庄亦谐的气息,这些特点在明末陈洪绶的身上得到了极致发扬。

陈洪绶的花鸟画与人物画中,多见案头奇石的点缀,或为盆景,或为桌台,或为香案,大头小身体的高古人物甚至安坐于磐石之上,如《归去来图》卷等。与他的人物画效果一样,那些奇石多做夸张变形,富有典型化、符号化的强烈个人特色,极具装饰效果,偕俗却不媚俗。他笔下的《米芾拜石》亦别具风规,画中的奇石成为画面的主角,纵贯了画幅的左首,崚嶒嵯峨,旁逸斜出,几乎是把静物当做了动物来描绘,极尽瘦漏奇巧之美,是形式上的“古”“雅”与内容上的“新”“俗”的完美统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遥接米芾衣钵的米万钟。他爱石成癖,时称“友石先生”,对奇石的痴迷劲不在人称“米癫”的乃祖之下。他一生爬山涉水,不惧艰险,收藏了大量奇石,光雨花石就贮满了大大小小的器皿,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其中15枚绝佳的奇石,分别题以“庐山瀑布”、“藻荇纵横”、“万斛珠玑”、“苍松白石”等美名。每请人观赏,都要先“拭几焚香,请宴示客”。他还对每一块石头画貌题赞,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其家藏之石亦有图谱,曾请吴文仲将所蓄奇石精绘成卷,其中有“形如片云欲坠”的青石,正是祖先米芾的遗物。同时代画家蓝瑛的《拳石折枝花卉》册中的湖石亦米万钟家藏。吴彬也曾为米万钟作《十面灵璧图》,表现他收藏的一块灵璧石十面不同的纹理形态。米万钟本人亦善画石,有多种画石本传世,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墨石图》轴,以书入画,用笔简率、飞动又略带拙朴感与装饰味,堪称奇石图中的佳构。

清代是从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篇走向近代社会的开篇,日益沉滞的封建社会大概是要为自己的近两千年历史做一梳理回顾,在政治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集大成的特色。绘画领域概莫能外。由于文人内部的强烈分化,文人画呈现出追寻传统和张扬个性两种趋向,有成就的画家往往能以复古为更新。奇石画法承前启后,主观性与抒情性进一步得到加强,独立的奇石图也更为普遍,诗书画进一步紧密结合,画面的文化意味和个性风格更加凸显,画法千变万化。皇皇巨著《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出现,北京圆明园、颐和园的建造,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赏石文化在当时社会生活与造园实践上的体现与延伸。

清代奇石画家代表当推“四僧”、龚贤、郑燮等人。四僧中的弘仁与倪瓒遥相呼应,他“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弘仁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其小景山水布置颇具园林叠石之趣。山石画法多方折用笔和折带皴法,颇具块面感与装饰性,石涛称赞他:“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 一木一石亦见大山大水之万千气象。石涛本人则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强调师法自然,但在艺术创作时要“我自用我法”。他画石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较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又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皆布局新奇,个性独具。石涛还曾参用画法为扬州的一些园林叠石,现存片石山房的假山就出自他的手笔。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发展了米芾与东坡的丑石观,继承了苏轼画丑石的传统,突出丑石之雄和秀,于丑中见美,可谓将道家“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审美观发展到极致。他在《板桥题画·石》中云:“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石之美丑中关乎人性之优劣。不仅如此,他还心怀天下劳劳百姓,认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画石亦强调其“骨气”,称美石为“石大人”,常将奇石与兰竹或松菊梅画在一起。布局上有意将书法题识与画面形象穿插结合,气质清癯而骨力内含,画如其人,既文雅又偕俗。

明王心一在《归田园居记》中谈到:“东南诸山,采用者湖石,石质鲜苔,其法宜用巧,是赵松雪之宗派也。西北诸山,采用者尧峰,黄而带青,古而近顽,其法宜用拙,是黄子久之风轨也。”道出了湖石尧峰与南北山水画法的直接联系。云峰石迹,迥出天机,文人画家道法自然,心之所向,由赏石藏石进而画石,笔意纵横,参乎造化,更在写实的表象之下,追求抽象之美、书法之趣与人文之思。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