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图)2013-01-31
浅聊朝鲜刀剑的变迁(组图)2019-11-26
朝鲜刀剑在东亚武备体系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以历史时间轴做为研究线,朝鲜刀剑的形制在明代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所有的考古都显示其青铜刀剑风格属于东北亚风格,钢铁刀剑与中国形制一致。明代中晚期朝鲜刀剑在风格上明显混合了中日两种风格,装具和鞘室风格更偏向中原地区,刀刃形式则偏向日本风格。这样的混合风格形成了朝鲜刀剑鲜明的特点,也显示了朝鲜在中日两国文化的影响下的变通,使朝鲜刀剑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韩国人眼中的朝鲜半岛5-7世纪朝鲜半岛出土刀剑资料目前公布的朝鲜半岛早期刀剑考古资料,主要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是日本殖民朝鲜半岛时期,在朝鲜半岛进行发掘获得的。这批藏品年代主要集中在公元5-...
南博蛇文物展揭秘鲜为人知故事(组图)2013-02-07
抢先看第15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你是我的好邻居吗?(组图)2017-09-22
第15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主题为“好邻居”,海报当地时间2017年9月12日,第十五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向VIP嘉宾与媒体开放预展。本届双年展主题为“好邻居(A Good Neighbor)”,由艺术家组合迈克尔·埃姆格林(Michael Elmgreen)与印加尔·查格赛特(Ingar Dragset)联合策划。双年展由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İKSV)组织,汇集了32个国家的55位艺术家,涉及不同的家庭、归属和邻里概念。展览在当地的6个邻近地点举行: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馆(Istanbul Modern)、加拉太希腊小学(Galata Greek Primary School...
北京私家老胡同变博物馆2014-03-14
穿过车来车往的朝阳门内大街,走进人潮熙攘的朝阳门南小街,蓦然拐进一个幽静无人的胡同。就在这灰色的老巷里,京城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蜗居于24号院的一隅之地,任外界纷繁吵扰,仍顽强而静止地留存着老北京最传统的记忆。 这个两进院落的博物馆,不到一千平方米,老式木门窗、斑驳的外墙、错落的灰地砖,虽然经过一些翻修,却仍难掩这座四合院的古老韵味。一如院中的一棵老梧桐,年久根深,树冠几乎盖住了整个庭院。 就在这里,民国时期的才女凌淑华,也就是它以前的主人,曾广聚名流,以书画会友。而现今,院内的一草一木,仍如当年她风华绝代时的模样。她的女儿将这所老宅转给街道办事处,希...
道艺双臻——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之走进龙顺成(图)2015-12-17
展览主题:道艺双臻——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之走进龙顺成 主办单位:北京中海鸿运投资管理公司 承办单位:龙顺成中国画艺术中心 展览日期:2015年12月19日—23日 开幕时间:2015年12月19日下午14:00 展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大街64号龙顺成 参展画家:黄庭海、边舒才、曹瑞华、马海方、初中海、北海、曾迎春、张立奎、郭慧庆、陈忠洲 策 展 人:徐彬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前言道形而上,艺形而下。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殊之文化现象,在于其笔墨内涵既广且大也。中国画之笔墨,绝非只是行笔用墨点染皴擦而已,所讲究者,笔清意古、笔精墨妙是也,其中必定蕴藏着...
孙蒋涛画展亮相国家博物馆(组图)2014-07-06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澳门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支持举办的“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孙蒋涛画展”开幕式于7月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孙蒋涛,1960年生于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毕业。1993年定居澳门,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龟兹研究院研究员、澳门书画研究院院长、澳门出版...
2013年秋拍:市场行情回暖拍企稳中求变2014-01-26
文/苏坤阳 秋拍伊始,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在香港同时举槌,分别以5.1亿港元和9.7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刷新了自己的成交纪录。无独有偶,香港苏富比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今年秋拍更是以41.96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了国际拍卖行在亚洲总成交额的最高纪录。香港拍卖市场的“三喜临门”让业内人士信心倍增,也为即将拉开帷幕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增添了十足的动力。本文以今年秋拍国内市场变化为切入点,从藏品征集、宣传推广、市场行销、收藏趋势等多个方面,对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秋拍备战情况进行报道,为藏家和藏品爱好者展示今年秋季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新面貌...
1949年以来中国美术体制的发展与管理的变迁2013-10-09
一个国家的美术体制是美术事业发展的基石,特别是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美术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术体制往往会决定一个国家美术发展的趋向。不同的美术体制会孕育不同的美术生态,也会产生不同的作品,留下不同的艺术遗产。17世纪的欧洲美术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三种国家、三种制度,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美术。〔1〕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发展也与美术体制密切相关,美术体制孕育了一个国家美术的主流倾向,同时也孕育着新的艺术创造。新艺术往往都是在对体制的不断反抗中诞生的,一方面旧的体制为新艺术树立的反对的标准或参照,另一方面,新的艺术又不断刺激着美术体制的自我更新。 新中...
寻真之旅 探索流动的中华文明(组图)2018-06-12
金牛山人头骨化石刚刚过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文博单位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传播和传承的关注。就在遗产日前夕,笔者走进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这里的“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用一种特有的视角讲述着流动的中华文明,是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与传承的新的思考。“半部中国考古史”在北大赛克勒博物馆里,一个陈旧的木箱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这个由数块参差不齐的木板拼接起来的箱子,颜色已有些发黑,几根磨损严重的粗麻绳被钉子固定在箱面,像极了影视剧中古人留给后世的神秘宝藏。箱子上的两行字因为褪色而有些模糊:“白沙一号宋墓砖第123箱”。20世纪50年代,前北大考...
北京私家老胡同变博物馆:藏品无文物2014-08-22
展品五花八门却没有文物筹办者正用“留声机”保留老北京原汁原味 穿过车来车往的朝阳门内大街,走进人潮熙攘的朝阳门南小街,蓦然拐进一个幽静无人的胡同。就在这灰色的老巷里,京城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蜗居于24号院的一隅之地,任外界纷繁吵扰,仍顽强而静止地留存着老北京最传统的记忆。 这个两进院落的博物馆,不到一千平方米,老式木门窗、斑驳的外墙、错落的灰地砖,虽然经过一些翻修,却仍难掩这座四合院的古老韵味。一如院中的一棵老梧桐,年久根深,树冠几乎盖住了整个庭院。 &nbs...
深圳股民收藏2000种纸质股票:从民国到新中国(图)2016-06-22
(原标题:他的股票上“大腕云集”)在早已实现股票交易无纸化的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新中国第一批上市集中交易的股票是何许模样?“深市老五股”今安在?你想看看百年前的股票真容么?要知道,从清朝、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一张张纸质股票背后,是风起云涌的历史更迭,是民众生活的世态百相,更是一幅我国百年经济生活变迁的巨幅画卷。当收藏遇上股票,一扇一窥过往风云变幻的新门开启。今年7月,深圳首个股票收藏博物馆即将开展,一批甚少露面的珍贵纸质股票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本报记者提前探营,专访深圳市股票收藏协会创办人、会长陆剑洪,共同探寻股票收藏文化背后的历史脉络、传承与感悟。股市亲历者恋上纸质股票的“有意思”...
圆明园石刻被弃北大车棚 无保护塞满垃圾(图)2014-02-21
自行车棚旁边的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邻近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圆明园的文物“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在北京大学出土后,被扔在一处车棚旁,露天摆放,而且没有进行介绍和保护。 昨天下午,记者在北大一处自行车棚旁边发现两件西洋风格的石刻,上面还被人扔置了垃圾。石刻附近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物业负责人称博物馆有监控,可以对这两件圆明园的石刻进行监控。 记者就此联系了北京大学宣传部门。相关人员称他们需要询问该校文保部门以后再进行答复。 现场 石刻布满灰尘带着垃圾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刘阳发微博称,在北京...
刘春杰水墨作品展开幕 《想想鲁迅》系列作品亮相(组图)2016-09-28
中泰文化产业集团策展人韩芮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执行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军致辞由北京爱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 北京爱慕美术馆承办,深圳大学教授、《中国版画》执行副主编隋丞担任策展人的“私想的力量——刘春杰水墨作品展”于2016年9月24日(周六)下午5时在爱慕美术馆开幕,著名艺术家刘春杰携《私想者。我贵姓》、《想想鲁迅》两个系列40余幅画作亮相,为观众展现了别具一格的水墨作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李宝泉致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王华祥致辞参加开幕式的嘉宾除了本土艺术工作者之外,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
北京画院首任院长叶恭绰专题展亮相北京(组图)2021-11-16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正式成立,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对于齐白石的研究与展览,已经成为今天北京画院的学术品牌。而对于首任院长叶恭绰的研究与推广则较少涉及。今年是叶恭绰诞辰140周年,11月12日,北京画院特策划推出“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专题展。1954年5月14日,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讲话,右二叶恭绰“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十五岁时的诗作《茧》。少年的叶恭绰似乎就已预见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从十八岁应试作《铁路赋》到创办交通大学;从清廷邮传部部员到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从广东叶氏子孙到二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