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第23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在宝山区文化馆开幕。本届画展共收到3400余件投稿作品,经过各级评选,最终遴选出获奖、入选作品150件及苏浙皖邀请参展作品30件。展览作品以农民画、版画等民间民俗类艺术为主,同时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综合材料、漆画、连环画、月份牌、剪纸等多个艺术门类,全方位展现长三角群文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
1981年,第一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正是从宝山县文化馆起步,如今这项承载着江南艺术情怀的展览时隔40余载又一次重回宝山,以艺术之笔续写传承与创新的篇章。
评委们认为展览彰显了东方视觉精神,而且水平逐年提升。参展作品中,不少创作者运用了数字艺术创作,使用AI辅助构思绘画草图,不断探索创作的新路径。
展览现场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丁设表示,如今AI等新科技为绘画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在创作中如何将其作为辅助手段,有机融入创作者的情感与思考,进而实现作品艺术价值的提升,展现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些新问题值得业界深入思考和探讨。”
越来越多作者逐渐找到用传统绘画手段表现时代影像的方式。自由职业者吴珉的粉笔画作品《知了,知了》获得一等奖,它描绘了上海社区的一个普通小区里的夏日风景,楼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荫之中,阳光透过幽深树木照射着房屋,在明暗对比中更显光亮。在这幽郁的盛夏小区里,仿佛听到了一声声蝉鸣。吴珉坦言自己喜爱光,但不希望自己的绘画语言止步于光。他希望通过绘画呈现人生中的经历,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受到声音、味道、触感以及温度,让人们在明暗交错间,看见自己心中未曾熄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