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千年女红——女性视角下的纺织技艺(组图)

千年女红——女性视角下的纺织技艺(组图)

2020-04-03 12:57 文章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 ?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花卉几何纹绦及纹样复原图(左),几何纹绦及纹样复原图(右)

这种绦带需要高超的双层斜编技艺,最初流行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到了汉晋,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新疆尼雅1号墓地3号墓都出现了这种技法的织物。可以想象,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丝路沿线的女红技艺呈现着相通性。由于双层斜编过于复杂,汉代以后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丝线色彩的变换,藉以简单结构即可获得华丽效果。

还有一个木线轴,上有5个绕线槽,最下方的一个槽中残有深褐色缠线,已经非常糟朽。与同时出土的编织绦带结合起来看,应是编织时缠绕不同颜色丝线的工具。

这种木线轴在西北地区有较长时期的使用,例如尼雅遗址出土的木线轴大多缠绕不同颜色的毛线,有时会插有铁针,在黑水城遗址中发现的木线轴有7个线槽,显得精巧。内同时出土的绕线板也应具有类似功能,其上缠绕的红色丝线,色彩和光泽保存相对完好,呈弱捻,充分体现长丝纤维的蓬松质感。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