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书法美育 审美居先(组图)

书法美育 审美居先(组图)

2020-05-21 17:34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从己亥岁尾到庚子春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宅家”潜心学术,埋首案卷,致力于书法“美育”的学术研究。据他介绍,在之前《书法美学》 《书法“美育”之思想启蒙》等著作、论文及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目前他已完成《书法“美育”说》 《书法“美育”之学科分界》 《重建书法“美育”之艺术基础》 《做书法美之布道者》《书法“美育”之技能·知识·审美居先》《 “美育”视角下的书法技法新思维》等诸多有关书法“美育”的学术论文,层层论证“写字”文化技能与书法艺术“美育”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在今天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书法学习的基础,首要在于“美育”而不仅仅是过去我们习惯理解的写字技能。 “我以为:‘美育’的倡导,是一个时代的书法责任。 ”陈振濂说。

聚焦“关键大多数”

谈及书法“美育”研究的缘起,有着在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大学多年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经验的陈振濂说,近些年,他开始把研究触角尽量向社会拓展,还助力启动了书法教师“蒲公英”公益培训项目,“在互联网时代、语音视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练字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急剧下降。于是多年前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能不能借助‘蒲公英’这样一个平台创造出一种不以‘练毛笔字’为唯一的新格局;不再限于学文化,更让它落脚到学艺术上来,从而使中小学的书法课,能与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并列,形成一种新立场?更进一步,在中小学的学生成长过程中,书法课是否应该属于‘美育课’而不是‘智育课’ ? ”

timg (4)

在进一步的教学和思考中,陈振濂提出了“审美居先”而非“技能居先”的清晰立场和明确号召:如果从美育出发,从浩瀚博大、美不胜收的古代经典入手,诱发出中小学生们生动有趣的审美需求,进而引导他们兴趣盎然地日日临池不倦,通过书法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位格调,同时也必然因汉字学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大有助益。“ ‘学文化’的阶段早已过去,当务之急是学习‘美’ ——汉字之美;它上接文明、文化、文史,又是以审美而不是功用的方式沉浸在我们的日常起居和生活趣味中,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增加学习的成就感和体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幸福感。 ”陈振濂说。

同时,陈振濂发现,在今天,即使是大学生、大学文科教授、领导干部、科技专家、公司管理层,这些本来都有各自文化素养和职业积累的群体,也都会对书法“美盲” ,这几乎成为最常见的现象。对充斥社会的哗众取宠的俗气书法、扭捏作态搔首弄姿的书法、江湖杂耍的书法,却不厌其烦、津津乐道或迷茫、不置可否,是今天“书法美盲症候群”的通例,这才是当下书法所遇到的最严峻挑战, “低如写字则太低,不足挂齿;高若创作又太高,高不可攀;而居于中间的‘关键大多数’ ——作为书法艺术受众的观赏者这个最大群体,其对书法审美把握的感悟力、判断力,在当代书法领域中反而是最缺位的”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和认知,他才大声疾呼: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倡书法“美育” ,补上当代书法教育各层次分布中最缺乏的这个短板。

发现“懂行旁观者”

遍观当代书法教育,陈振濂认为共有三大类型:一是文化技能教育,注重写字之美、应用之美;二是专业艺术教育,注重于书法美的表现与创造;第三类则是侧重于经典书法的感受、领悟、体察与表达的审美教育。在陈振濂看来,书法“美育”的立场,不是单纯的写毛笔字,它不针对文化技能和社会应用,它也不是高端的艺术创作实践,那本该是少数精英天才的事;它不需要掌握炉火纯青、出类拔萃的笔法技巧,而只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实践体验,它也不承担书法本领域创造历史、推进艺术创新的时代责任,而只是为社会大众,为广大非专业的观众、爱好者、痴迷者提供精神食粮,可以有适当的练习以广体验,但更需要的是系统知识和对作品的感受力。他认为,在高端的数以千计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各级书法家、各大书法展的参展入选获奖群体,和大众十几亿的社会实用写字群体之间,显然缺少了一个中间“链” ——既不自命书法家更不想参展获奖,但也不满足于写好字应付实用,而是痴迷于中国书法之美的魅力,甘愿成为它的体验者、接受者、欣赏者、推广者、解说者的那些“懂行的旁观者” 、精通专业的受众、思接千载又鞭辟入里的评论家、观赏家。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书法美育”不可替代的存在。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