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陈佩秋的“破圈”之路(组图)

陈佩秋的“破圈”之路(组图)

2020-09-08 09:19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汤哲明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陈佩秋的“破圈”之路

普通人往往认为画家的历史地位取决于画得好不好,殊不知艺术史上的坐标,或者说是否领风气之先,才是决定一个画家历史地位的根本。

画得好固然要紧,但对于画家的历史地位而言,有时却未必如人想象的那么重要。艺术史上的大家,主要体现在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对于引发艺术风尚变迁的画家,人们称之为大师。举个极端的例子,历史上有许多画得很好的画家,连名字也没留下来,倒是有不少不善画甚至不太画画的画家,却成了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比如宋代的苏东坡和米南宫……

前不久故世的陈佩秋先生,与她的伴侣谢稚柳一样,都称得上是影响艺术史走向的画家。当然,他们非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画得非常出色。本文要说的,就是陈佩秋包括谢稚柳,是如何影响了艺术史的走向。

元明以后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中国画醉心于笔墨,导致造型能力衰退而难以表现现实,借助西画的写实主义来改造国画的思潮应运而生。

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先对中国画史稍加阐说。

中国绘画史从晋到唐宋是一个阶段,以画政教体裁的人物画为主,适合精准表现人物形象与衣纹的双钩技法,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流,形成了线描与彩绘的艺术高峰。用谢稚柳的话来说,这是著色画的时代。所谓的著色画,应对的就是后面要说到的水墨画。

从东晋到元,因士大夫寄情山水成为风尚,山水画迎来了发展高潮。适合表现山水的水墨画,从五代到元渐渐发展成了画史的主流。宋元以后,“水墨为上”成了中国画坛的主流观念,水墨画也成为此后中国画的代表。

山水画史上艳称的宋元究竟是什么关系?简单说宋乃基础,元是在宋基础上的升腾变化。

宋画的特征是形体与笔墨兼顾,完成了用笔墨来表现自然的几乎所有任务,元画则更直接地追求表现笔墨自身的美感,甚至因此不再像前人那样关注形象的表现。明清人顺着元人的方向继续演进,从吴门的沈文直到后来的董其昌、四王,将元画视为典范,元明清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四王正统派亦深深地影响了近代画坛。由于对典范的模仿与反复体认成为时尚,明末清初的画坛形成了摹古之风,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导致至明清之交,画坛又出现了新变——原来崇尚元画的画人一分为二,专注摹古的正统派之外的另一群画家,在继承元画传统的同时拥抱自唐至南宋一直潜在的禅宗写意画,借此挑战正统派的公式化,开辟了个性鲜明的写意画新局面,亦深刻地影响了近代绘画。

近代绘画循此两大潮流而下,绝大多数画家不是继承四王吴恽的正统派,就是步武由青藤、八大、石涛振起的大写意,或者说野逸派。

如果没有近代巨大的社会变革,也许中国画会在由正统派与野逸派构成的文人画小圈子里依然故我。然而,社会的激烈变革造就了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传统文艺的远离现实,招来了革新主义者的猛烈抨击。元明以后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中国画醉心于笔墨,导致造型能力衰退而难以表现现实,故有激进者必欲废之而后快,就不难理解。因此,借助西画的写实主义来改造国画的思潮,也应运而生。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