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遇见李叔同是丰子恺一生最重要的事(组图)

遇见李叔同是丰子恺一生最重要的事(组图)

2020-09-14 10:41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丰子恺为弘一法师所绘画像

在回忆中,他说:“同学一向描惯临画,起初无从着手。四十余人中,竟没有一个人描得像样的。后来他范画给我们看。画毕把范画揭在黑板上。同学们大都看着黑板临摹。只有我和少数同学,依他的方法从石膏模型写生。我对于写生,从这时候开始发生兴味。我到此时,恍然大悟: 那些粉本原是别人看了实物而写生出来的。我们也应该直接从实物写生入手,何必临摹他人,依样画葫芦呢?于是我的画进步起来。”

当时丰子恺担任级长,经常为班级事向李叔同汇报。一次,丰子恺汇报完了,转身,李叔同喊他回来,对他说:“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学生。你以后,可以……”

听到老师说出这样的话,丰子恺如同数九寒天突然置身于灿烂的阳光中,那份温暖与喜悦,令他有些晕眩。看着老师期待的眼神,他激动而郑重地说:“谢谢先生,我一定不辜负先生的期望!”那天晚上,李叔同敞开心扉,和这位得意门生聊到深夜。

在后来的回忆中,丰子恺说:“当晚李先生的几句话,确定了我的一生。这一晚,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关口,因为从这晚起,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几十年来一直未变。”

少不更事的年轻人,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往往处理不好,遂因此受挫。丰子恺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也曾犯下大错。

当时学校有位姓杨的训育主任,作风粗暴、性情蛮横。丰子恺因琐事和他发生口角,一言不合,竟动起手来,虽然只是推推搡搡,并未真正开打,但一向盛气凌人的训育主任哪肯善罢甘休,立即要求学校召开会议处理此事。会上,训育主任痛斥丰子恺冒犯老师、忤逆不敬,主张开除丰子恺。这时候,李叔同站起来,说了一番话:

学生打先生,是学生不好;但做老师的也有责任,说明没教育好。不过,丰子恺同学平时尚能遵守学校纪律,没犯过大错。现在就因了这件事开除他的学籍,我看处理得太重了。丰子恺这个学生是个人才,将来大有前途。如果开除他的学籍,那不是葬送了他的前途吗?毁灭人才,也是我们国家的损失啊!

李叔同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怒气冲冲的训育主任作声不得。接着,李叔同提出自己的主张:“我的意见是: 这次宽恕他一次,不开除他的学籍,记他一次大过,教育他知错改错,我带他一道去向杨老师道歉。这个解决办法,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李叔同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丰子恺因此逃过一劫,保住了学籍。

李叔同宿舍的案头,常年放着一册《人谱》(明刘宗周著)。这书的封面上,李叔同亲手写着“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加一个红圈。

丰子恺到老师房间里去,看见案头的这册书,心里觉得奇怪,想: 李先生专精西洋艺术,为什么看这些老古董,而且把它放在座右?后来有一次李叔同叫丰子恺等几位学生到他房间里去谈话,他翻开这册《人谱》指出一节给他们看:

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曰: 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李叔同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讲解给丰子恺他们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简言之就是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李叔同还提醒几位弟子,这里的“贵显”和“享爵禄”不可呆板地解释为做官,应该解释为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意思。

李叔同那晚的一席话给丰子恺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我那时正热衷于油画和钢琴技术,对道德和人品重视得还不够。听了老师这番话,心里好比新开了一个明窗,真是胜读十年书。从此我牢记先生的话,并努力实行之。此后,我对李先生更加崇敬了。”

李叔同出家前夕把这册《人谱》连同别的书送给了丰子恺。丰子恺一直把它保藏在缘缘堂中,直到抗战时被炮火所毁。后来,丰子恺避难入川,在成都旧摊上看到一部《人谱》,想起老师从前的教诲,当即买下,以纪念老师曾经的苦口婆心。

李叔同曾留学日本,他深知,倘想学画,赴日深造非常重要。于是,他像劝刘质平那样劝丰子恺去日本研究绘画,他说:“最近日本画坛非常热闹。他们很注意兼收并取,从而创作出极有本民族特色的崭新风格。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今后应该多读一些日本的艺术理论书籍,最好读原文。我从现在起教你说日文。”

1918年春天,李叔同留学期间的老师黑田清辉带着几位日本画家来西湖写生。李叔同教学繁忙不能陪同,就让丰子恺做导游,一来丰子恺可以向几位日本画家学习绘画,再者也可以锻炼日语。后来,丰子恺听从师命赴日游学,虽然他没有刻意去读一张文凭,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子恺重写意不重写实的画风形成,也得益于游学期间对日本画家竹久梦二作品的揣摩与借鉴。

在李叔同的教导、帮助与勉励下,丰子恺才走上绘画这条路,并始终如一、精益求精,钻研了画艺一辈子。

李叔同出家后,虽很少或不再对弟子耳提面命了,但他的一些行为举止却依旧让丰子恺从中受教、获益。

一次丰子恺寄一卷宣纸给弘一法师请他写佛号。宣纸多了些,弘一就写信问丰子恺,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又一次,丰子恺寄给弘一法师的信邮票多贴了一些,弘一就把多的几分寄还给丰子恺。后来丰子恺寄纸或邮票,就预先声明: 多余的就奉送老师。

丰子恺曾请老师去家中便饭,请他在藤椅上就坐,弘一法师总是先摇一摇藤椅,然后再坐。每次都如此。丰子恺不解,问老师何以如此。弘一法师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李叔同还曾告诉丰子恺,每当黄梅季节,他就很少出行,因为这季节地上各种生物活动频繁,一不小心,路上行走的人就会踩到它们。

以上几件生活琐事貌似寻常,却让丰子恺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他意识到在做人认真方面,自己和老师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他感慨,无论做人绘画,自己不能存丝毫的懈怠之心。

1948年11月,丰子恺结束了在台湾的画展和讲学,特意去泉州凭吊老师,到他的圆寂之处——开元寺温陵养老院。在老师的故居和他手植的杨柳面前,徘徊良久,不愿离去。最后绘画一幅,题词曰:“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

丰子恺对老师的追慕与怀念,浓缩在这两句题词中。寥寥数语,胜过千言。

内容节选自《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