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气韵生动——张国樟美育专栏(组图)

气韵生动——张国樟美育专栏(组图)

2022-04-27 17:54 文章来源:浙江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元_佚名_仿米友仁云山图(局部)

早在汉代,人们在瓦当和青铜器上,已经显现出饱满气韵的纹样与图案。魏晋朝,人们非常讲求气韵和崇尚书画之美。当时人们对王羲之的评价是:“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讲的就是气韵。还有王羲之的好朋友支道林,喜欢鹤,因为鹤的出尘飘逸有种气韵的美。支道林因为爱鹤的飘逸优雅,不让其飞走而留在身边,就将鹤的翅膀剪掉了。但是,被剪了翅膀的鹤看起来的病恹恹没有神采。支道林因此悟到,他所爱的鹤的那种神韵和风姿,在于那丰满羽毛之后。从支道林身上就能看出那个时候,人们很注重气韵之美。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气韵生动”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充实,五代杰出的山水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他也是十分重视气韵,并把它分列为首二要。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影响,气韵生动的含义更多去感受所画对象的精神和实质。随着元明清文人画大写意的发展,笔墨程式的不断规范和成熟,气韵生动的概念因笔墨而生发,笔的灵动,墨的枯湿浓淡的韵味,成为画面很重要的品鉴部分。在历史美学的发展过程中,气韵生动一直被定为审美的至高标准。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其内涵在不断开拓着新的领域。它统摄着中国人的审美创造,在浑元一体生生不息的生命美学中,成为一份千古不变的情怀。随着时代审美的发展,也许未来的人们,可能又会对气韵生动产生新的认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