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在浙江省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观看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传世珍品由画入书,再而由书入展,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交融,穿越时空阻隔,打造跨越多个朝代、融合多幅精品的沉浸式画境空间。
北宋画院的年轻学生王希孟,一定不会想到,他留下的唯一画作,在近千年后的今天借助数字技术高质量呈现,还进入小学生美育课堂。回到人民手中的《千里江山图》,正在谱写崭新的篇章。
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时时激励着项目组。
17年“文化长跑”,项目组精益求精、潜心磨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致广大而尽精微。“大系”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宝级名画历经浩劫,深藏罕现。让国宝重见天日,解决“藏用两难”的问题,项目组和参与其中的文博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勇担使命。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况:众所周知,古画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尽量不打开;让全国各家博物馆专门为“大系”项目提取镇馆古画拍照是极其困难的。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为防开卷后青绿颜色剥落,整整封存了17年。为了“大系”拍摄,故宫专门召开院长会议反复商议,最后慎重决定由该院资料信息部负责人亲自组织拍摄,实现了名画的高精度图像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