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观看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光特效图(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2012年,项目组了解到历史悠久的苏州市灵岩山寺藏有一批属国家一级文物的八大山人、石涛、石溪书画。多次沟通后,精心守护这些珍贵书画的灵岩山寺明学长老被项目组打动,同意拍摄。拍摄任务分3次完成,每次都是4个人抬着器材上山,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的明学长老全程坐在旁边监看。
既致力于彰显千年丹青长卷的宏阔深邃,又尽心于呈现“下真迹一等”的精细微妙。项目组严格把控图像收集、数据处理、印刷出版等各个工作环节,力求以目前最高质量标准,再现原作神韵。
早在2005年,项目组采用了中国绘画图像出版物理想的技术标准,大部分作品使用了全球最大幅面的8英寸×10英寸反转片拍摄。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突飞猛进,项目组也采纳了部分博物馆提供的符合“大系”印刷出版技术标准的高精度图像。
拍摄只是第一步。“大系”在图像拍摄、扫描、校色、印刷等每一步骤都有极为严格的质量把控。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宋画全集》执行主编许洪流说,项目组针对墨色斑驳灰暗、画面起皱甚至碎裂的图像,在拼图、匀图、调色过程中,多轮校色,反复打样,一件作品有时会花上个把月时间。
——承接古今连接世界。“大系”遍汇海内外国宝级绘画名迹,包括国内藏品9155件(套)、国外藏品3250件(套),还原中华文明辉煌历程,构筑成一部承接古今、连接世界的巨典鸿编。
17年来,项目组先后三次开展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图像搜集工作,与海内外有关文博收藏单位反复协商沟通,往来通讯、信函数以万计,实地奔波数十万公里,使散失海外的绘画精品,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方式“回归”,完成了这部“观古今于须臾”的传世重典。
2020年夏天,项目组收到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邮件,发来的是清代画家邹一桂的《松竹石泉图》。这幅图画在东晋画家顾恺之名作《女史箴图》(唐摹本)卷尾。在电脑里,图像编辑将《松竹石泉图》与《女史箴图》前卷的数字图像拼合在一起。至此,《女史箴图》实现首尾相连。
《女史箴图》原作已经遗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般被认为是1400年前的唐代摹本。该作画心有12段,如今存世9段,风化严重,且其画心、题跋及邹一桂绘《松竹石泉图》被分成三卷装裱。2012年至今,项目组与大英博物馆反复沟通,在对方热情支持下,《女史箴图》存世部分得以完整面貌呈现。
17年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分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耶鲁大学美术馆、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的《睢阳五老图》实现数字化汇集;分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的《四季山水册》得以高清彩色的方式完美合璧……还有一些流散在海外的古画,直到入编“大系”才第一次以高清图像为人所见,如大英博物馆专门为“大系”拍摄的数百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绢画。
“到现在为止,除了中国,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自己国家的古代绘画体系完整梳理、从国内到国外广泛收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鲍贤伦由衷感慨。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系”为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建立了准确、详细的数字化档案,成功实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衍生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