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石骨山魂心若云(组图)

石骨山魂心若云(组图)

2013-04-02 08:11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周石峰湖山烟碧图145×467cm2011年
 

但凡熟知中国山水画的人,一定都知晓意境是中国山水所要追求的品格层次,是画家通过笔墨载体自我营造的宇宙天地,意境的有无不仅是绘画水准的自我确证,还是画家本人艺术修养的体化物。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山水画家无不努力想通过对时空万象的描绘,在情与景的交相生化中,擢升出高远超迈的意境来,山水画家周石峰就是这样一位,在作品中着意于意境营造的优秀画家。

 

 

周石峰春雪消融68×68cm2005年
 

近年来,我们在各种全国性美展中,在各类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可以常常看到周石峰的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或淡墨如烟,或敷色如霞;或高山大川,或小桥流水,都能令人过目不忘,挥之不去,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委,便可知他的作品除其外在形态的卓然独立外,更有着内在意境的嘎然独造,是外在形态与内在意蕴的合力,产生出了震撼心灵的审美效应。

 

 

周石峰武陵桃源春烟暖195×140cm2012年
 

宗白华曾说:“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看来,意境不仅仅是将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它更是中国山水画因心造境、情景交融的文化认识与艺术把握方式。

 

 

在中国山水画境界表现范畴内,可大致分为物境、情境和意境三种不同的层次。物境者,以物观物,物皆不着我之色彩,偏于客观之描述;情境者,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偏于缘物之抒情;意境者,物与我,情与景高度统一,偏于因心造境。从这三个境界表现的次第来看,周石峰山水画境界表现显然偏于后两者的抒“情”写“意”,是情境与意境的自由交汇和表现。周石峰的作品中,无论是山川抑或是树木,都是“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后的“改造”,是经过心灵点化过的,因而也就听从了他的调遣与安排;而在笔墨之浓淡、物象之虚实的惨淡经营上,又是靠了他的心意布置以及心性表现。如果我们从意匠方面把境界分为写境与造境的话,周石峰的山水画无疑可属于造境范围,然而,我们所说的造境并非是和写境有着明确的界限,就像物境、情境和意境也不能截然而分一样,它们之间是有着递进和升华关系的,也就是说,意境与造境没有其他境界层面的延伸,所谓意境和造境也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

周石峰的山水画虽然属淡墨如烟一格,整个画面淡雅冲融,清气浑轮,一片云蒸霞蔚之象,但是,就是在这散淡中,却有着坚实的结构支持和造型依托,只不过这结构与造型是经他惨淡经营后的意匠选择罢了。也就是说,他深深地明白,越是清如云淡如烟的意境追求,越是仰赖坚实结构的有效支撑,如期不然,绘画创作就走上了虚无与造作的不归路,在这里,造作和造境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我们看到,周石峰山水画中的山石结构是坚实而明确的,山石内部结构的穿插,石块纹理的勾勒,岩石皴擦的走向,都为着结构的坚凝添砖加瓦,最后构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在画面中也构成了不可撼动的结构框架,就是这折落有致的骨架撑起了画面中的笔墨大厦,使得淡雅的笔墨有所承载,免却了无所依傍的虚无。

 

 

中国画的造型手法和西方绘画造型手段有着太多的不同,西方绘画更强调轮廓线和体量,而中国画则突出结构性的穿插和平面性,以便给笔墨的施设与表现留有余地,然而,百余年来,中国画受西方绘画的渗透和影响,用西方绘画的重轮廓线的造型方式替代了中国画的平面结构式造型手法,致使笔墨无用武之地,成了质感、量感、空间感的附庸,笔墨的内涵被遮蔽了。当代中国画的不耐品味以及审美品质的下降,就和中国画民族造型手法的式微息息相关。周石峰的山水画之所以淡而弥厚,柔而弥坚,就是抓住了平面结构这一民族性造型方式,既得岩石之骨,又得画面之结构,石之骨、笔之力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周石峰以独特的慧眼,将创新的支点架设在了民族手法之上,取山石之骨骼,立物象之体形,显画面之笔墨,最终把这一切都统一在其如烟如云的意蕴追求中,也体现出了他在审美上的淡雅品格。

周石峰的山水画在具体岩石的构成方式上,着意于结构与骨骼的揭示,为自己的画面寻找到了有力支撑,但是,他在骨骼结构中,并没有忘记对山川魂魄的捕捉,而是在得山石之骨的前提下,更关注山川魂魄的表现。观赏周石峰的画我们便可以看到,那些铁骨铮铮的山石,通过他的意匠安排和笔墨运用,又幻化出山川魂魄的意象,放射出自然造化的灵光,更折射出作者所达到意超物表、神游象外的创造能力。在他的画中,山川之形势,地土之广远,峰嶂之疏密,云烟之明灭,无不使人历历在目;结构之坚凝,笔墨之隽永,境界之幽远,虚实之变幻,无不使人神会在心。正是石骨山魂成就了他境界的再发挥和再创造。

 

 

周石峰极喜宋人李成山水,喜其“惜墨如金”、“烟岚轻动”,更受其启发,将自己的山水画引向了冲淡一格。如果说,境界又可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话,那么周石峰的山水画肯定属于“有我之境”,并在“有我之境”中偏于冲淡一格。在他看来,“冲淡之境是极高境界的美,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华文化最高审美理想的美,象征着含蓄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古往今来的大画家无一不是在淡字上做足了文章。淡是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因了此种认识,他在创造意境中,也就着了他太多的主观色彩,而与“无我之境”相去甚远,更离“有我之境”了无缝隙了。虽然他是以“淡墨轻烟”营造着他的冲淡之境,但我们透过这淡冶冲融的画面,却能感受到浑厚的气象,深邃的意味,也就是说,没有因为画面轻淡、意境冲淡减轻他作品的文化厚度。

周石峰也爱画云,在他的画面中总有云气弥漫其间,或飞扬于山巅,或飘荡于岩间,或升腾,或涌动,这些云就像他如云的心一般,在宇宙山川中自由飞翔,鸟瞰着天地苍生,徘徊留连而又不忍离去。此时,我们忽然间透过这些闲云逸气,看到了作者“念天地之悠悠”的怀古之情,以及天长地久而人生苦短的惆怅与徊惶,看来他的心意若云在作品中也转化成了如云心意,他也将乘着这心意飘渺的云雾,飞升到混茫的天际,与宇宙乾坤浑化一气了。

 

 

周石峰轻烟天堂峰200×120cm2009年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
 

周石峰的山水画创作是在中西文化相推荡的文化语境中展开的,但他在对待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上却没有迷失方向,他深知何为体何为用,何为继承,何为借鉴,始终坚持民族文化为本,并在这个大前提下,有条件地吸收了西方绘画因素,使其为我所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方式,这一点是值得那些一味刻意西化的中国画家深思的。

 

 

周石峰梦回大别山178×140cm2007年
获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画院奖
 

尽管中西方绘画相激相荡所产生的纷争和纷扰还将继续,但没有民族的也就不能成为世界的,也已成为艺术创造的底线,因为没有传统的,也就不会成为民族的,抛弃了民族传统的,艺术家也必将不能自我成就,而被民族与历史所抛弃。我们相信,中国绘画的传统光辉,必须有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刻了解的青年一代画家来重新焕发,我们更希望周石峰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中,做出更突出的成就。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理论与创作博士)

 

 

  周石峰  1962年生,武汉市人。斋号天风楼。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副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专项津贴。

作品曾获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奖、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画院奖、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等多项奖项。入选全国政协主办的湖北当代优秀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2年被读者和网民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出版有《走近经典——周石峰卷》、《轻烟中的精神趣味——周石峰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周石峰》、《窑边松下——周石峰画瓷精品集》、《周石峰轻烟山水》、《周石峰——现代画史·经典作品范本》。

联系电话:13607105425

邮箱:art_zhoushifeng@sina.cn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