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玉来:笔墨实质漫议(组图)

刘玉来:笔墨实质漫议(组图)

2015-07-29 08:4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专稿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几百年前著名书画家石涛曾经说过一句十分有分量的话,“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搞书画人的口头禅,特别在近当代更是如此。这句道理分明的话并不难理解,但是在书画家的笔下却大都不能得到正确的回应。这看起来不免令人困惑了。它充分说明了一点,即在大多数书画者的理解中肯定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和差异。理解出现问题,那么在执行中可就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笔墨行为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书画究竟是一种什么行为?不言而喻,书画虽然手中操持的是笔墨,但其实并非简单的工艺行为,笔墨实际是表现内心艺术行为的工具而已。艺术行为中的技术是靠笔墨来传达表现出的,技术是干什么的呢?许多人会说,当然是画画了。不错,在感官上确实都是画,但,画与画却有着极大的差别。笔墨技术一方面可以造就堂皇的工艺品,也可以造就表达特定内心世界的艺术品。这就看操持笔墨者是如何运用了。

我们知道,当书画者进行创作时,首先映入脑海的都是所绘的什么形象,并不是技术性的如何用笔如何用墨问题。这一点即使是临摹类的创作也是如此的。好,这里我们先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是临摹类创作。在艺术创作中每个书画者都要运用一定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其中所运用的形象并不全是他本人从客观世界中得来的,要有相当部分是从前人作品那里得来。这些得来的内容经过他的加工,如果已经转变成具有了他独立的风格特征,那么这就属于他独自的创作;相反,如果这些得来的内容尚停留在原来的风格上,即,虽是他动手形成的,尽管已经有所改变,但从形象,笔墨上依然没脱离原来的审美特征。就是说并没有形成他自已。这种作品就属于临摹类。再有,如果画者面对实物作画,但只是将实物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或形同摄影般真实,并没有将自己对实物的认识表现出,并没有表现出实物的精神面貌来,这类作品也属于临摹类,只是他临摹的是实物罢了。总之以上不论哪类临摹都只是对所表现的对象躯壳的描绘,不是作者利用物象对本身精神情感的抒发。

图1.jpg

图1

我们讲了临摹类作品,目的是在说明真正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的创作只是利用客观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怀,为此这种表现是鲜活的,被表现的事物一定要具有生命力,即作者运用的笔墨不是僵死的对事物描画,而是要呼之欲出具有生命力的。在这里,笔墨再也不是孤立的笔墨,而是与所表现的事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确切地说,这里的笔墨已具有了此事物的属性和性格,具有了作者所赋予的情感和生命,笔墨由空泛的变为具体的,不止是形象上与描画的对象吻合,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描画对象的生命力和内在精神。比如齐白石画的鸡(见图1),从笔墨意义上来说,像图中的尾巴用侧锋挑拉成的几根黑色线条,如果孤力的单从笔墨上看只是几根墨线而已。但当从整图来看,立刻就感觉到这是雄鸡那富有弹力的尾翎。笔墨的这种生命力就是作者赋于它的。此外这里的笔墨在表现外形的同时尚具有两重内容:一是笔墨本身的美,二是鸡尾翎弹性的美。而这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作到的。大多数只能表现出笔墨美,外形,生命力和质感美是表现不出的。请看图2的鸡。这里的尾巴如果单从笔墨来看挺有水墨味道,氤氲之气柔和温润。但却没有鸡尾翎所具有的生命力,它就是笔墨所展现的美而已,与鸡不搭边,与鸡尾翎不搭边,它只是描绘出了鸡尾翎形象和表现了与鸡尾翎无关的笔墨美,这种笔墨就是吴冠中所鞭鞑的无意味笔墨。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