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展览体泛滥 烘托书法圈虚假繁荣(图)

展览体泛滥 烘托书法圈虚假繁荣(图)

2015-11-06 09:11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现在有很多展览,有些展览看了一幅字就可以走了,因为整个展厅里的作品几乎雷同。”张志国说,对于满是“展览体”的书法展他是不会去看的。

“展览体”既无格调也无意义

真正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大幅可视,小幅宜读,书法的舞台也不仅仅是展厅。“与传统书法不同,当代书法逐渐成为‘展厅书法’,是挂在墙上远观的书法。很多人认为张扬个性、具有形式感的笔墨表现才能在作品对比之间凸显出来。为了吸引眼球,作品尺幅越来越大,突出艺术形式渐渐成为创作的首要目的。”李刚田说,“面对这样的作品,当人们走出特定展厅之后,很少有作品能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回味空间。”

从古至今,书写被看做是记录的工具,不会被标价出售。在张志国眼中,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学养,每一幅作品都是有感而发,随性而作。技法固然重要,但比技法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现在的书法展上存在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以技法衡量作品,而不是在艺术层面上衡量作品。相比绘画,书法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所以书法家办展是很难的。在创作题材上大多为唐诗宋词,可是要看唐诗宋词何必去书法展呢?在字体上,如果是单一字体看一幅也就够了。如果是多种字体,则需要作者有很高的书法造诣,以及文学修养。很多老书法家一辈子只办过一两次展览,一方面说明他们对艺术的严谨,另一方面也说明书法展的要求很高。”张志国说,“展览本身是件好事,但为了迎合展览而生的‘展览体’既无格调也无意义,就好像一阵风,吹过之后什么也留不下。”

“展览体”导致市场难长久

对于“展览体”书法,张志国态度鲜明。“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形式虽有不同,但都应是有感而发。为了应对展览而衍生的‘展览体’我绝不提倡。展览可以使作品快速面世,但展览本身要展出的是艺术成就,一切为了迎合市场的行为所得到的名声或者利益都是短暂的,这种做法并不明智,最终影响了大众审美,造成书法市场的虚假繁荣。除了对市场的影响,‘展览体’对于作者个人也毫无益处。”

当获奖形式成为后来者的模板,尽管在形式上不断求新求变,创作的意义也难免扭曲。可以想见,参展者要绞尽脑汁打探评委的组成,揣摩评委的口味,研究流行风尚,同时还要想着一旦入展或获奖,自己将得到的利益和名声,在这种心境下创作怎么能随心随性?这样的作品在拿出展厅后,毫无生命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陈海良指出,书法作品不应是为了展览而展览,还要承担审美品位和社会功能,如何美化人们的生活,怎样能够融入到现代的家居、现代的工作氛围当中,反映个性才情的作品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展厅不是创作所展现的惟一空间,它应该是我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特殊的场合,我们要以展厅来体验创作的成果,而不是以展厅的规划来规划我们书法的未来。

北京商报记者 傅玛丽/文 宋媛媛/漫画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