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敦煌修复者:与时间争夺石窟的人(组图)

敦煌修复者:与时间争夺石窟的人(组图)

2015-12-04 08:10 文章来源: 一财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第98窟北壁

独立修复98窟

敦煌492个洞窟的修复之责,压在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肩上。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拥有多个实验室,包括分析、修复、生物、环境、土遗址等实验室。除此之外,修复技术服务中心的团队则在一线进行修复,将研究人员制定的方案付诸实施。据樊再轩介绍,这样的构架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建立,至今已经运行了20多年。

2000年前后,保护研究所开始着手修复98窟,这也是敦煌修复的一次大型工程,前后持续10多年。项目开始时,敦煌研究院的团队已经开始脱离盖蒂研究所的协助,渐渐独立操作一个完整的修复项目。98窟是敦煌的一个大型洞窟,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壁画总面积693.1平方米,修建于五代,现存塑像4身。由于该窟处于石窟群最底层,受水分入渗、风沙等因素侵袭,导致壁画病害严重。

“当时对85窟修复的程序和理念其实可以推广到很多地方,比如墓室壁画等。”樊再轩说。之后对98窟的修复,大致程序相同。但在敦煌,每一个窟所处的环境不同,修建于不同年代,而落实到具体的修复,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比如,壁画地仗的含盐量不同。在98窟中,地仗的最高含盐量可达10%。这就需要科研人员重新对修复材料进行处理。据他介绍,在98窟的修复过程中,科研人员找到了比85窟更好的脱盐方法。他们使用真空脱盐板,力图将盐分更多、更快地吸附到脱盐板上。

当年在85窟维护上遇到的问题,在98窟修复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刚修复完成的壁画,由于潮湿空气进入洞窟,又发生了变化。当敦煌的团队独立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更深地意识到:预防病害与保护修复同样重要。同时,对病害机理研究的强调,也把修复人员关注的焦点牵引到了环境控制上。

据王旭东介绍,很多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洪水、地震等都会对石窟带来影响。现在,敦煌已经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研究院正在构建一个综合观测体系,对这个指标进行检测。一旦一项指标超过阀,保护人员便会采取措施。不光是对自然环境的监测,人进入洞窟之后带来的光源、二氧化碳等指标都被纳入这一监测模型中。据王旭东透露,这套更为完整的监测系统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樊再轩在敦煌一呆就是34年,492个洞窟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会牵动他的心绪。情感上的亲近是一回事,具体到每一天的工作又是极为繁复、琐碎的,有时候一进入工作状态,便需要一整天的全神贯注。精湛的技艺之外,从事修复的人还需要保持极大的耐心。“修复确实包含大量重复性劳动,因为病害治理之后又会重复发作。但也不是完全感受不到乐趣,你可以通过你的双手去征服病害。”他也知道,石窟在不断风化、氧化,“损坏不可逆转”。“我们能做的,只是让它们保留更长时间,变化更慢一些。”他说。

(文中图片来自敦煌研究院)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