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卢甫圣:徐悲鸿体系和浙江美院体系都来自于海派(组图)

卢甫圣:徐悲鸿体系和浙江美院体系都来自于海派(组图)

2016-08-25 08:27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顾村言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海派更关注艺术本体

艺术评论:因为大家现在对海派的称呼其实也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大家都说海派艺术,被遮蔽的画家无派,也有说海派有派。这次编《海派绘画大系》,你对“海派”这两个字如何理解,如果简短表述的话?

卢甫圣:海派,就说它是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一种艺术风气,或者绘画风气,我们只能用风气,它里边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它容纳了很多的流派,而且这些流派是多元共存的。

艺术评论:是艺术风气,也可以说是文化现象。

卢甫圣:它像一个大海一样,大家都可以在这里面生存。

艺术评论:这样一个艺术风气,你觉得现在还存在吗?

卢甫圣:有部分有传承,比如说上海基本上接触到现在,不像有些地区,容易搞运动式的或者大家都凝聚得很牢,这种现象上海不大可能出现,可能跟以前老的海派有一点关系。再有一个是大家都习惯于各自做各自的工作。

艺术评论:南方人比较内敛一些,自己有自己的小天地。

卢甫圣:这一点确实跟别的地区不大一样。反过来假如通过艺术搞运动,造声势,这个上海就比较弱。第二点,海派就基本上比较关注艺术本体。

艺术评论:这是真正的海派,更关注艺术本体的探索,个人心灵与心性。

卢甫圣:就是说如果让艺术为其他服务,海派的画家很多是被迫才去做的。

艺术评论:让他主动做也比较难,除非这个人就比较迎合,不过迎合的在海派中其实也是有的。

卢甫圣:我因为写了本书,去找各种材料才发现,上海海派这种多元共存,多元共融的这么一种状态,一直到1949年以后继续流传下来。比如说当时首先是艺术是要为政治服务的。1950年,搞新年画运动了,大家都要改造思想,上海也去做了,但是上海画家是应付应付,所以很奇怪,很多地方就在1950年代之后会有新的绘画风格出来,他们都是真心投入去做的,比如李可染那种山水风格,像石鲁,像新金陵山水画派。当然上海画家在运动当中去应付一下,但实际上他们是两手,另外一手自己还在画,所以才会出现像程十发这种风格。程十发是不得不画的时候去弄弄,但他大量的时间,真心的不愿意画,所以他就找到少数民族,就画牛羊这种东西,这样把他的形式、趣味就可以融进去。

包括1949年以后,美术教育方面在西画界、油画界,全盘苏化,要全面变成苏联那一套——苏联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原则,我们整个搬过来,而且是苏联那种苏式油画,就那种写实方法,所有的东西都弄过来。但上海也是马克西莫夫也来讲课,苏联的展览在这里,上海还有141个人去临摹苏联的画。包括当时印刷条件好的也是上海,当时因为苏联这一套是完全反对印象派、现代主义,我们中国也学着一样批判,但同时在那个时候,像林风眠、吴大羽这些人在上海,也得去参加一些运动,但除了运动之外他是自由的,所以1957年的时候林风眠还写了一本书,介绍印象主义的一本书。刘海粟还在上海美协讲课,讲印象派,但那个时候全国已经批判了。所以接下来就反右了,就把他们变成右派了。我后来找到一个材料,是上海美协还专门做检讨,就说没管好(这些艺术家)。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