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黄宾虹:厚积薄发创新模式(组图)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黄宾虹:厚积薄发创新模式(组图)

2016-10-11 21:0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QQ图片20161011143545.png


黄宾虹,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字朴存,别号予向、虹庐等,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作品。

桃花源 黄宾虹

一、概论艺术的标识,实践的结晶

“师古人以启来者,由旧翻新”这是黄宾虹艺术人生的标识,也是黄先生一生艺术实践的结晶。黄宾虹先生走上艺术之路,正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走向历史的低谷,亟待有良知的中国人去拯救的时期。黄先生怀着一腔报国之志,走上了文人画坛,“振兴民族文化”是他艺术人生的起点,后来也变成了他生命的终点。

黄宾虹先生“师古人以启来者,由旧翻新”的艺术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概括起来:70岁之前,师法古人,广修学养,上下求索;70岁之后,由旧翻新,创新模式厚积薄发。

1、师法古人,广修学养,上下求索

师古人,广修学养是由旧翻新的前提,翻新不能没有学养,要有学养就要上下求索,广泛学习传统,深入了解传统,从而懂得传统,占有丰富的传统资源。

2、广师古人,博采众长

古人之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广师古人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古人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取诸家之所长,舍诸家之所短,进而为深入研究传统,从传统挖掘潜能做一个良好铺垫。

黄先生60岁之前,从师法清“新安画派”入手,取其“疏淡清秀”;接着师法元、明诸家,取其“意趣”;进而师法唐、宋,取其“于融洽求分明,有繁简无淆杂”,从而构成了世称的“白宾虹”时期。我们看到黄先生广师古人的收获,也看到了他在博采众长之中也有“师学舍短”。

3、精师古人,索取经典

在对传统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后,抬高起点,选择有利于深化学识的某家精师,索取其经典,提高个人技艺,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是黄先生的一种循序渐进的师古方法。

黄先生通过广师古人和大量赏析古人作品,逐渐认识到“白”(白宾虹)的轻淡无力与古人那种“黑”的浓重沉稳的差异。于是他在60岁之后,开始了笔墨技法的由“白”向“黑”的探索,这种探索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绘画风格的转折,其实是艺术起点的一个抬高。

黄先生把“浑厚华滋”作为艺术观念的“民族性”,并以此他的构建“黑宾虹”,为形成后来的艺术风格奠定了理论基础。

4、外师造化,启迪新意

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黄宾虹先生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规律与原则,通过外师造化印证古人理法,通过外师造化启迪创作新意,由此提出了个人的艺术主张:“……多读古人论画之书,多见名人真迹,朝夕熟习,寒暑无间,学而有成,而后遍游名山大川,以极其变,发古人所未发……”。黄先生面对自然写生,激发了他表现“雨淋墙头”的新意。最后终于获得了他理想中的“雨淋墙头”“屋漏痕”的效果。游青城山后,黄先生月下作画又得“月移壁”之妙法。

5、师古造化,重在修身

画贵以修身,不修身画不能佳,学问不深,见识浅薄画亦不能上乘。故不论师古人,还是师造化,皆当重在修身。以全面提高个人自身素质,打造全新的艺术品位。黄宾虹在注重文化、艺术素质修养的同时,更注重强调个人品格的修养。他指出“师法造化,不徒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之终身课业”。他从不低估大自然对人的心灵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对山之境界,水之情怀更是情有独钟。他一生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游岱岳西湖、富春江及维扬,足迹遍布全国,显示出了“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成法在其中”的修身功力。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