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二:《草书的历史演变及成就》(图)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二:《草书的历史演变及成就》(图)

2017-06-26 11:3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怀素之后数十年,又有僧人高闲以草书闻名,曾在唐宣宗御前挥毫写草字。其书法学张旭、怀素,书迹仅留下草书《千字文》残本。诗人评论他的草书:“笔墨俱佳,笔法奇伟,有自然淳古之气发于毫端。”从《千字文》残本墨迹来看,他的草书功力可观,但气韵略显不足,尚未达到怀素的境界。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盛极一时,文化艺术因而得到很大发展。唐诗自不待言,唐楷也是盛世的产物。作为唐代书法的代表并一直影响后世的唐楷,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人们一看到法度森严的楷书,就会联想到歌颂盛世的一座丰碑。然而,与威严的唐楷迥然不同的狂草,也勃兴于唐代,并为达官贵人所宝爱,成为唐代书法的另一个顶峰,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类似的现象在清代也可以见到。在康乾盛世,皇帝偏爱赵孟頫、董其昌书法,后来形成了所谓的“馆阁体”。但当时,却有“扬州八怪”的郑板桥、金农等在标新立异,也颇受士大夫喜爱。这种同一时代存在着不同取向的书法现象,也许正是书法艺术具有巨大涵量的反映。书法作为艺术,不仅在书体上,而且在风格上、审美上,给不同的书法家留下了不同追求的广阔天地。各种书体、风格和流派可以并行不悖地发展,因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法面貌。

唐代狂草的成就,比起东晋王羲之的小草是一个新发展,而且是在庄严肃穆的唐楷占统治地位时发展起来的,这是很了不起的。

第四节  宋元两代的草书

唐朝之后进入战乱不已的五代十国,书法大大衰落。这时期,有位大书法家杨凝式(公元873——954年),是唯一的佼佼者,被称为“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清•李瑞清语),是唐代书法传至宋代的纽带人物。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以后向上追学二王。明代董其昌评价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凝式笔势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可称书之豪杰,不为时代所埋没者。”杨凝式为趋避灾祸,洋装疯癫,人称“杨风子”。他的代表作有行书《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行草《夏热帖》,草书《神仙起居注》等。其草书属于古典小草,没有癫狂之意,与张旭、怀素的大草相去很远。不过,他却起到了使后人通过他的书迹上窥二王形影的作用,成为宋代书法家学习的榜样。

宋代书法,虽有五代杨凝式传递过来唐以前书法的意象,但随着时代审美意识的变迁,行书上升到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宋人尚意”的取向。被称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就是这一时代的代表。宋四家都擅长行书,并且各有所长,都留下了传世的不朽名作。他们都能作草书。苏轼的《梅花诗》刻帖,可以说是唯一能见到的草书遗迹,短短二十八字,由小草到狂草,跨度很大;蔡襄曾被评价“行书第一、楷书第二、草书第三”,其草书作品有《陶生帖》、《入春帖》等,颇有二王遗韵;米芾有“集古字”之称,临写二王法帖几乎可以乱真。苏轼评价他说:“海岳(米芾号)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耳。”他的草书作品与蔡襄相似,以小草为主,有《论书帖》、《元日帖》等传世,都是二王风格。宋四家中,黄庭坚不但行书个性鲜明,别具一格,而且草书也有巨大成就,是唐以后狂草的主要继承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054——1105年)。书法师承颜真卿、杨凝式,大字学《瘗鹤铭》,草书学怀素。《宋史•黄庭坚传》称:“(黄)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宋代居简《北磵集》中评价:“山谷草圣不下颠张醉素,行楷弗逮也。”认为黄庭坚的草书优于行、楷。元代赵孟頫评价:“黄太史书有张长史(旭)圆劲飞动之意,望之如高人胜士,令人敬叹。”这些评论都给了黄庭坚草书很高的评价。确实,黄庭坚的草书不但在宋代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在草书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黄庭坚的草书,不是在形质上与情性方面贴近二王古风,也不是在小草信札方面偶尔一露,而是沿着张旭、怀素狂草这一脉络,倾心创作了长篇巨帙的狂草作品,使草书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一批不朽名作。代表作有:《花气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帖》、《杜甫寄贺兰铦诗帖》、《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