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二:《草书的历史演变及成就》(图)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二:《草书的历史演变及成就》(图)

2017-06-26 11:3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王铎、傅山二人虽都被列为清代书法家,傅山的书法还被清人誉为“国朝第一”,但他们的书法与明亡殉国的黄道周、倪元璐属于一类风格,反映了明朝末年书法家的心绪很不安宁,追求快节奏大幅度的痛快淋漓,以宣泄胸中块垒。王铎、傅山将他们的书风带入了清朝,但时代已变,他们的连绵草随着他们离开人世而结束。清朝后起的书法家,没有继承他们的衣钵,而是逐渐转向盛世君王所喜爱的赵董书风。唯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与当时的主流书风相反,学习怀素,善作草书,粗犷放达,表现了不肯随俗浮沉的艺术个性。随着碑学的兴起,许多学者型的书法家转向北碑及秦汉篆隶,草书在清代退居次要地位。伊秉绶、邓石如、包世臣、吴熙载等人写的少量草书作品,与草书前贤的辉煌成就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以说,清代是草书衰落的时期,除了明朝遗老王铎、傅山外,没有出现草书高手。这种草书不振的现象,对其后民国初期的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六节  当代的草书

民国以后,书法基本上延续清代书风,草书作家依旧寥寥,草书作品中章草多于今草。擅长章草的有王世镗、张继、张默君、王薳、卓君庸、郑颂先、王蘧常、沙孟海等。王世镗(公元1868—— 1930年)精研书法,尤精章草,被于右任誉为“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张继(公元1871—— 1949年)为国民党元老,书法善章草,参以今草笔意而自成面目。郑颂先(公元1892—— 1976年)以“二爨”笔意融入章草,苍劲雄浑,格调高古。王蘧常(公元1900—— 1991年)是当代章草大师。他初学欧字,后专攻二爨、魏碑,又专攻章草,临《急就章》、《月仪帖》几可乱真。他的章草不独古拙朴茂,而且能写气势雄浑的大字对联,是章草的一大进展。

今草方面,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公元1878——1964年)称得上是民国时期不多见的大手笔。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后转攻魏碑。草书来源于二王和张旭、怀素,融入魏碑笔意,自立风范。他为了普及草书,精心创立了一种“标准草书”,将草字部首加以规范。以求易认易写,还亲自写了《标准草书千字文》,作为示范,他的行、草书作品很多,行书似乎多于草书,草书基本上属于造型简练,点画凝重的单体草字。也许是受魏碑笔意的限制,不能像张旭、怀素那样奔放,但是能将草字写得很大,则是功力深、气魄大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主席毛泽东(1893—— 1976年)堪称当代草书的大手笔。他的书法明显是取法怀素,但气魄宏大,并不拘泥于成法,因而有强烈的个人面貌。笔者所作论书诗,其中一首《论毛泽东书法》是:“气概非凡透笔端,随心所欲自蹁跹。书成一派雄浑貌,足与古贤相比肩。”但是,毛泽东并不以书法家名世,也不像书法家那样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常是在信纸上写成的,更显得“闲庭信步”般地轻松自在、从容不迫。

于右任和毛泽东都是在草书方面有强烈个性和很大成就的非专业书法家。在以书法为专攻的老书法家中,林散之、沙孟海、启功、董寿平、谢稚柳等,则是当代草书的一批代表性大家。这些老书法家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为草书在当代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处于当代书坛的顶端,擅长各种书体,但都很重视提倡草书,并以自己高水平的作品,改变了由清代至民国草书不振的局面,对后起的中青年书法家研习草书、从事草书创作,起了带动作用。在王铎、傅山之后,时隔三百余年,若不是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草书高手,也许中国目前草书创作还难以很快繁荣起来。只要翻翻清代至民国的书法图录,再看看近十几年的书法图录,就不难看出,今天,草书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二十多年来,随着书法艺术在中国大地的空前普及和提高,草书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事草书创作的作者不断增加,有成就的草书书家不断涌现,可以说,掀开了草书历史新的一页。目前,中国草书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各种风格各展所长的多样化繁荣局面。在王蘧常、谢瑞阶等章草大家的影响下,不少中青年书家倾心于章草的学习与创作,在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中,常有优秀的章草作品参展及获奖。今天的章草,除了力求古拙简朴之外,对笔墨情趣乃至篇章气势,都有所追求与创新,其发展余地是很广阔的。今草方面,上追二王以及孙过庭、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等的典雅草书,是当前许多中青年作者学习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取向。近几年的重大展览中,古色古香的小草书、横批、斗方、信札、扇面等作品,表现了继承与发扬传统的精心求索,受到了书法专家及广大爱好者的重视和肯定。由张芝、王献之这一脉络发展起来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的纵逸大草,为另外一些书法家所喜爱。这个领域的创作显得更广阔多样,既包括传统较清晰、功力较扎实的大草作品,也包括抒情性较重、个性较强的狂草作品。明末清初的张瑞图、王铎、傅山、黄道周、倪元璐等的草书在当代中国书坛重新得到继承与发扬,不同年龄的书法家,都有学习这几位书家的好手。这一类作品在大型展览会上,总是以其长篇大幅的气势和密锣紧鼓的节奏,吸引观众的注意。于右任和毛泽东的草书,也有不少爱好者与学习者。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得到了继承,他那厚重简约的草书风貌,经常在大型展览会上从一些中青年作者的作品中得到重现。此外,在学习传统和充实功力的基础上,具有个人面貌的草书正日益增多。由于草书的创作天地非常广阔,个性鲜明的作品将使草书的面貌更加丰富多样。

在草书技法上,除了传统的笔墨技巧之外,当今更发展了用长锋羊毫写草书的技法。细长的羊毫软笔,使转纵横与短锋硬毫笔大不一样,更富有飘逸潇洒的效果,墨色润枯变化也比较丰富。在纸张方面,一些作者也有新的实验。用洒金宣纸写小草,显得华贵典雅;用做旧的宣纸写条幅或横批,更显古朴凝重;用本色的桑皮纸写大草,润枯变化常有意想不到的趣味。在形式上,空灵的小草多是小幅作品,有晋唐余韵;大字草书或狂草,则多是大幅立轴或长手卷,颇有古人规模。

总之,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姿态万千,佳作如云的草书,经历清初至民国三百年的萧条后,近二十年又重新繁荣起来。这个被誉为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的书体,不但乐此不疲的书法家日益增多,创作水平日益上升,而且爱好者和收藏者也日益广泛。从前几届全国书法展览的入选与获奖作品来看,草书在数量上仅次于行书,质量上则不亚于行书,技巧和情趣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审美情趣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室内装修的更新,草书的线条与形式正日益为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所理解和喜爱,这在客观环境上更有利于草书的繁荣和提高。今后的中国书坛在继承和宏扬传统的基础上,草书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草书在当代中国书坛得到了复兴,这算是书法史上的一大变化,也应当说是当代书法家对书法艺术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本文选自孟云飞主编的《翰墨人生——刘艺书法著述及同行评论选集》(大众文艺出版社)

0.jpeg

刘艺先生(1931-2016),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父刘锦堂(又名王悦之)先生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与徐悲鸿、林风眠等同为中国新美术运动先驱者之一。刘艺先生书法诸体皆善,尤以“章草”最负盛名,雄长坫坛。所书皆高古淳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而又清新刚健,“似建安风骨,秋水为神”。为我国当代书坛泰斗级人物,中国书协顾问、原副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展览和评审的奠基人,中国书协“特别贡献奖”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