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艺术品的创作过剩了么?(组图)

艺术品的创作过剩了么?(组图)

2017-08-16 07:22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品的创作过剩了么?

艺术市场的最爱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剩化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曾说过:对画家来说,最可怕的敌人是他自己的劣作。他和毕加索都曾经历过艺术品供过于求的状况。艺术的市场化运作必然会导致艺术创作过剩化吗?对于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安迪·沃霍尔却不这么想。杰夫·昆斯 (Jeff Koons),村上隆,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以及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都是市场供求下的创作者,就连JulianOpie(朱利安·奥培)也颇为高产。

不过这些艺术作品得以大批量生产,离不开背后的成功运作模式,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当代高产艺术家的范例要属沃霍尔,不过他的佳作虽出自大批量创作模式,其中也不乏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前现代的高产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他的创作模式更像是早期的沃霍尔。鲁本斯的作品有式微之迹,但原因却并非归于像沃霍尔那样大规模的创作;他的声名显赫离不开他对市场供需的把控,同样地,对于他的衰落,大批量创作也难逃其咎。(他使用助手是人尽皆知的事,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和助手们是当时镇上最优秀的画家,这些助手们每一处技巧的运用都离不开鲁本斯的把控。)

乔纳斯·伍德的作品从优秀转为欠佳,甚至说渐入式微,创作过剩该为此负起责任,但他的这种式微还不是像西班牙画家牟利罗和英国艺术家伊阿德姆-博阿基耶(Lynette Yiadom-Boakye)那样,后者的作品虽有每况愈下之嫌,但起码还有迹可循。

当下伍德的创作功力减弱,则更应归咎于类似卢克·杜曼斯式的批量生产模式,这种明显不如前作的衰落是肉眼可见的,这些作品或停滞不前,或急转直下,更像是带有杜曼斯标签的物件代替了原先的优秀作品,不过台下却还是响起一片捧场的叫好声。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