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广州美术走到了更应关注现实的路口(图)

广州美术走到了更应关注现实的路口(图)

2017-11-01 10:30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广东今谈]

[广东今谈]

社会在进步,普通群众的审美趣味也在进步,这对美术家的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纶

前些时候,“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引起较大轰动,也引发了我对广州美术的一些思考,我曾经当过5年的艺术线的记者,对于广州的美术界非常熟悉。

近些年来,广州的美术家们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探索,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另一方面,广州美术界在中国美术界所占的地位与城市排名尚有一定差距。

突破必须契合城市本身的气质,同时能够持续获得外界的关注(这种关注应该是正面的,而不是靠哗众取宠得来的)。这样的突破应该着眼于人文关怀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从而赢得更多的公众参与,而不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就广州而言,关注现实的美术家不是没有,但是数量还是偏少。

广州是一座平民化特征明显,相对自由宽容的城市。从中国近代史观之,可以说她是一座不断贡献先进思想、变革观念乃至革命先驱的英雄城市。

不过,论文化沉淀与积累,广州不是北京的对手,论对欧美日思想、文化观念、绘画技法的模仿与追随,广州似乎也不是上海的对手。那么广州美术的新定位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广州美术界应该如何寻求超越的勇气与自信?笔者试图以实例来加以说明。

2007年是矿难多发的一年,笔者曾建议一位画家为遇难或者侥幸逃出生天的矿工作画,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位画家后来并没有为矿工们作画。2007年9月,国内著名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在封面刊发了两位矿工的照片,并为此作专题报道。笔者认为,如果有美术家能够及时介入为矿工们作画,必然会引发广泛的关注。

这样的作品是不是比某些无病呻吟或者夸张造作的画作更有关注度,更有社会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画作是中国矿难史中的一个记号,如果它足够优秀,就会成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史料价值的素材。试问,有多少艺术作品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记号?

正如汤小铭先生那幅《永不休战》的鲁迅画像一样,凡从事鲁迅艺术、文学研究的人都熟悉这幅画,主流媒体、网站凡涉及鲁迅的题材大都选取这幅画作为配图,因为这幅画已经是鲁迅研究史的一部分。广州的美术家们尤其是长期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美术家,何不从类似的角度考虑问题?

广州美术界如果希望有所精进,思想与观念上有意识贴近现实与大胆突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这样的例子在广州近现代美术史上并不少见:高剑父先生主张美术应该反映生活,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关山月先生创作的包括《中山难民》在内的一批抗战题材的作品,正是对这一主张的积极呼应。

廖冰兄先生非常关心社会时事,上世纪80年代初,目睹企业在用人制度上的种种弊端,他慨叹“只有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解放思想,解放人才,才能让肥鸭退出历史舞台,让苍鹰发挥才能冲天”,他为此创作了《肥鸭闲吟图》,把自己的无奈与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

撇开传统题材的创作和当代艺术的因素不谈,一些现实题材的绘画创作是笔者的关注与议论焦点。

比如美术家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经常表现人物、街景等等。在笔者看来,近些年来的新作的确不乏精品力作和佼佼者,但是缺乏堪称经典的作品,少有能给人心灵巨大冲击的美术作品。美则美矣,不免陷于甜俗,像则像矣,却看不出画家思考社会问题的焦点所在,不免让人有些惋惜。

社会在进步,普通群众的审美趣味同样在进步,这对美术家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家的作品必须具有更加饱满的人格和更加吸引人的精神张力。否则在网络技术流行的今天,如何去与新潮流分庭抗礼?

(作者供职于人工智能公司)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