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苍浑大气的梅石图(图)

苍浑大气的梅石图(图)

2017-12-14 08:5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姚悦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对于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我们喜欢“四僧”画的研究者,好像并不陌生。《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理论纲领,便是主宰自然之本的鲜明体现。“法为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画家所论“一画”,便是纵横贯穿天地浑然之本,以及自然规律之意念。倘若掌握这个根本大法,便能胸积万壑,感悟“物为我用,法为我化”之画境。“搜尽奇峰打草稿”,乃上人“自然为师,天地造化”之笔墨心迹。那么他的“笔墨当随时代”之说,亦为“师古而立新风,虽新而不失法规”。对于那些只知“食古不化者”,当为重重一击。画家自然天成的笔墨,可说是基本做到了“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最高意境。其与“一画”立意相成,构成了独具思想的绘画理念。

石涛《梅石图》

石涛《梅石图》

作为皇室宗亲靖江王朱守谦子、悼僖王朱赞仪十世孙,打小深厚的殷实生活,也曾是“华光流彩,钟鸣鼎食”之家。满人入关后,家破国亡,昔日的“旧王孙”也只能落得个“落霞与孤鹜齐飞”之命。“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赞美的是,独一无二的黄山美景。而早年的石涛,屡游黄山,在他的山水笔墨中,多的是黄山的“奇松怪石”,所制“画境深远,自然幽静”。画面多为远离喧嚣尘埃,他内心向往的是,安居隐逸的桃园生活。古时画家,惧黄山之高峰奇险,让不少人为之胆寒,一些文人画家多不敢涉足其间。故笔墨一般均停留在临摹古画的基础上,层层相袭,代代摹拟,所出画风笔墨,并无自然生活气息,更无创新意识,也就更谈不上“入古出古”之境了。艺术思想与石涛上人所提“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宏论,可喻相背而驰。中年的石涛居南京,旋游京城(北京)。晚岁客扬州,以鬻画自给。工书法,通诗文、善花卉、人物,尤精山水。“融会贯通,外师造化”是石涛上人颖悟画理的思想表现。

大涤子由于深悟画理,在存世画作中,皆有诗文长跋。上人每段诗文长跋,都是画家深邃思想的“画语录”。我们往往只看画家有多大“名头”(当然这点也很重要),窃以为,不仅名头重要,更要看画家精深的艺术思想。宾老的画作,拍场已破亿元大关,确让不少人“云里雾里”地兴奋。而笔者以为,要能进一步渗透宾老博大精深的艺术思想,将获大益。老人的画,许多人并非能读懂,然若能静心研读老人所题文字,将获大解。那么,我们在静静展读和理解石涛上人的绘画笔墨时,也一定要关注上人所题的诗文跋记。无锡博物馆藏有石涛《梅石图》轴(见图),墨笔纸本,尺寸80.7×42.3厘米。石涛写梅,如见其人之性,笔致苍浑古劲,奇涩幽奥,梅枝盘穿如千岁枯藤,笔墨自然而气壮。石涛写梅,是气节,更是气骨。骨子里吐纳出的是,傲然不屈的笔墨真性。宋卢梅坡有诗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画家写的是冬梅,今以卢诗赞上人梅图,最为贴切。

石涛上人此幅梅品,以双钩为之,枯润苍涩的笔墨,在大气不拘的激情中得以宣泄。这种狂放不羁的无拘“颠狂”,仿佛似有酒助。家仇国恨的切腹之痛,全部融入笔端,置入梅品古石中。这才是石涛,才是家国破败“旧王孙”的真实思想。画题一诗:“雾宿霜霑一两梢,前村冻滑点溪桥。横塘雪水潜天碧,高阜春云迈地遥。人事尽时花事好,他生未识此生饶。看他白昼浑无碍,不使清新坐寂寥。辛巳冬初,雪后生寒,以广陵梅花吟九十首之一并画,呈桐斋老吟坛博教。清湘大涤子济。”“辛巳”为康熙四十年(1701),此大涤子已近六十一岁,作于花甲之年,离其过世尚有十七年,故此时精力旺盛,笔墨苍浑大气,艺术风格内涵,已臻完美成熟,当为传世写梅之扛鼎力作。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