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双色玉璧:大自然留下的美丽印记(图)

双色玉璧:大自然留下的美丽印记(图)

2018-01-18 07:58 文章来源:博物馆看展览   作者:金沙遗址博物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双色玉璧

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充满美好与祥瑞的字眼,玉因其与众不同的色彩和温润通透的特性广受人们的喜爱,几千年来,玉在中国人的精神领域里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玉器不但有着优美的质地和造型,而且也深具人文的观念、情感和民族精神。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的器类之一,它不仅延续时间长,且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金沙遗址已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玉璧,其中有一件双色玉璧,它斑斓的色彩不是来自于能工巧匠,而是大自然留下的美丽印记。今天我们就将为您讲述这件双色玉璧的故事。

玉璧造型  历朝历代各有不同

玉璧是一种整体扁平、中央有穿孔的圆形玉,为我国古代传统玉礼器之一。《尔雅•释器》中曾对这类器物的定名有过解释,认为“肉(璧面)倍好(孔径)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内好若一谓之环”,但在考古出土的大量玉器中,符合此种标准的却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将此类器物统称为玉璧。

玉璧大概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历经商周、汉至明清均有发现。早期的玉璧在东北的红山文化、西北的齐家文化、中原的龙山文化及太湖流域的良诸文化中,均有发现,其中尤以良诸文化为最,许多大墓中常出土达几十件之多。此时的玉璧一般器形较大,尺寸多在10厘米以上,制作尚不够规整,虽然打磨较亮,但多数都光素无纹。

商周时期,玉璧成为了贵族统治阶级专用的礼器。商代的玉璧多素面无纹,风格古朴大气,周代的大璧无纹,小璧则雕琢有龙、凤、鸟纹等精美的纹饰,线条自然流畅,动物造型柔美。

战国至两汉,因礼制衰落,玉璧开始大量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玉,一般佩带用的玉璧尺寸较小,殓葬用及作为礼器的玉璧稍大。战国玉璧的装饰纹饰丰富繁杂,前期流行蟠螭纹、勾云纹等,后期以谷纹、蒲纹和龙凤纹、兽纹为主,还出现两组到三组不同纹饰带状布局的组合纹饰。此时还出现了一种雕刻技法叫“游丝毛雕”,其细阴线能刻成像毛发一样细而流畅,被誉为战国玉雕的绝技。

汉代的玉璧在整体风格上沿袭战国的风尚而又略有变化。其时玉璧以白玉和青玉为主,璧的数量较多,且器型变化多端,除常见的谷纹、涡纹、蒲纹玉璧以外,还有透雕玉璧,分区玉璧及出廊玉璧等等。透雕玉璧多做装饰佩挂使用,一般形体较小。夔龙纹分区玉璧则体型较大,大多做为丧葬用玉。出廓璧又分内出廓、外出廓及璧内外均出廓三种形式,出廓纹饰多为龙纹、螭虎纹、凤纹等。东汉时还大量流行吉语璧,常见有“宜子孙”、“益寿”、“长乐”等语。

总之,玉璧发展到汉代,在造型、纹饰、工艺上都超出了战国,达到了玉璧历史上的最高峰。东汉以后玉璧少见,零星所见以素面居多。至唐宋元及以后,出现了以凹雕的螭纹、乳钉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也有把多种纹饰组合在一起的,此时还出现了仿古玉璧,玉璧的两面均饰有仿战国、汉代时期的谷汶、云纹或蚕纹,然后在璧体边沿外增加其他装饰。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